鋼鐵行業去年虧損額達289.24億 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去年虧損企業虧損額達289.24億元,同比增長7.39倍
去年來,中國鋼鐵產業遭遇寒冬。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80余家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15.81億元,同比下降98.22%。全年累計虧損企業23戶,同比增加15戶,虧損面28.75%,虧損企業虧損額達289.24億元,同比增長7.39倍。
不過,在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看來,鋼鐵行業“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從去年9月下旬開始,由于鋼材價格回升,四季度經營有所好轉,實現扭虧為盈。
從總體上看,2013年鋼鐵行業運行環境要好于2012年,鋼材需求將有一定增長。但由于下游行業需求增長平緩,鋼材消費難以大幅增長,且鋼鐵產能擴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供大于求局面尚未改變。
高價鐵礦石吞噬鋼企薄利
據前瞻網了解,去年,全國粗鋼產量超7.1億噸,同比增長3.1%,環比增速回落5.8個百分點。其中,中鋼協會員企業生產粗鋼58905萬噸,同比下降0.6%;其他企業生產粗鋼12749萬噸,同比增長24.8%。
“進口鐵礦石高價位,鋼材低價位,吞噬了鋼鐵企業微薄的利潤。”中鋼協給出這樣的判斷。
去年鋼材價格長時間處于低位,但只要鋼材價格稍有上漲,進口鐵礦石便立即跟漲,且漲幅遠遠高于鋼材價格。鋼鐵企業采購進口鐵礦石成為高風險的游戲,許多企業就是因為沒有“踩準點”而陷入虧損。以10月份為例,鋼協鋼材價格指數環比僅上漲2.9%,但同期進口鐵礦石訂貨價格比最低時上漲15.9%。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短短20天時間,進口鐵礦石價格由115美元/噸,上漲到159美元/噸,每噸上漲44美元,漲幅高達38%。按每噸鋼生產需1.6噸鐵礦石計算,相當于噸鋼成本上升422元,而同時國內市場鋼材價格僅上漲106元/噸左右。
張長富說,從鐵礦石供求關系看,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上中旬,國內生鐵產量均低于去年11月份的產量,鋼產量沒有增長,進口鐵礦石也沒有增加。“可以判斷此輪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其原因根本不是供求關系發生大的變化,而完全是壟斷市場人為拉高價格造成的。”
“有的礦石供應商人為抬高礦價十分露骨,如1月16日礦價開始下探時,甚至某大礦商逆向高價購入礦石提高價格。”張長富說。
今年鋼鐵行業要好于去年
在談到今年的行業形勢,張長富說,從總體上看,2013年鋼鐵行業運行環境要好于2012年,鋼材需求將有一定增長。
但他同時提醒,今年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容低估:一是下游行業需求增長平緩,鋼材消費難以大幅增長;二是鋼鐵產能擴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會改變;三是原材料高成本現狀難以改變,形成公平、透明的進口鐵礦石秩序面臨困難;四是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企業間惡性競爭尚未解決,建立行業公平競爭秩序還有待于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
前瞻網獲悉,化解產能過剩仍是全行業一項重要工作。中鋼協表示,要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工作重點”的行業對策建議;要把配合做好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鋼鐵企業審核工作作為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抓手,認真摸清鋼鐵企業發展現狀,為規范鋼鐵企業生產發展、淘汰落后產能等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
同時,要采取措施進一步擴大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交易量。這對發現價格,促進公平交易,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動鋼鐵市場健康有序運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