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畝耕地紅線失守?中國大米進口量破紀錄
前瞻產業研究院大米行業研究員徐宏偉表示,國內外進口價差是導致進口量激增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大米主要進口對象是越南、泰國和巴基斯坦,尤其是近年來從越南的進口量與日俱增,而越南大米價格較為低廉,產量也較為充足,因此,貿易商和進口商對于國外大米進口量較大。
徐宏偉指出,進口增長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糧食品種多樣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特別是一些高端優質的大米、優質強筋弱筋的小麥需要適量進口作為調劑,而玉米作為重要的飼料作物、工業原料,隨著養殖業、深加工等消費領域的迅速發展,供求關系趨緊,需要適量進口。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我國設定的自給率安全紅線為95%。即只要大米進口不超過5%,就在糧食安全紅線以內。另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定,2012年的大米進口配額為532萬噸。
今年260萬噸的進口量,也不過是進口配額的一半。相比中國總的大米生產量,進口的基數依然很小,因此增幅放大的意義不大。
“大米進口持續增長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徐宏偉認為,特別是中國的現在糧食供給相當充足,庫存量也比較高,未來大米進口不增反降也是有可能的。
在徐宏偉看來,我國糧食安全雖無近憂卻有遠慮。今后相當長的時期,我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持糧食市場穩定,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尤其是在種糧比較效益持續下降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的情況下,如何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將面臨嚴峻挑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