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冶煉加工費談判進行時 2013年銅價難見“起”色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12月5日,新一輪的銅冶煉加工費談判正在上海低調進行,談判的主要內容包括2013年度銅冶煉加工費以及銅礦石的年度訂單等,談判的雙方是由國內主要銅冶煉企業組成的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下稱CSPT,由國內九大銅企組成)和必和必拓等國外銅礦石供應商。
從了解此次談判的業內人士處獲悉,此次談判很可能會促成銅冶煉加工費的再次上漲,且漲幅將超過2012年。據了解,2012年的銅精礦長單加工費基本維持在60美元/噸至63.5美元/噸,比2011年56.5美元/噸最高提升了12.4%。
上述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全球范圍內的銅精礦供應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是以中國為主的下游銅材消費市場在2012年需求低迷,以及2013年的下游需求擴大趨勢不明朗,二因素疊加導致下游需求方代表的CSPT談判小組在談判中略占上風。
銅加工費或大幅上漲
由于國外銅礦石供應商在向中國銅企出售銅礦石時,其交易價格是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準3個月期銅期貨價格計算的,而LME的銅期貨交易的是精煉銅材價格,而非銅礦石,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減去加工費,這個加工費則由銅冶煉廠和國際供貨商以每年談判的方式確定。
從中國有色金屬協會消息人士處了解到,此次談判實現銅加工費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價格問題上,雙方的分歧不如往年大,也就是說供需雙方對2013年的經濟走勢看法比較一致。即鑒于目前全球礦石產能過剩和下游需求低迷的狀況,明年銅價不會有太大上升空間。”
如今世界上銅加工費的價格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期限為一年或半年的長期協議價;一種是根據現貨價臨時商定加工費。據了解,中國主要采用一年期長協價,而日本一般采用半年長協價。因此在協議期間,無論LME銅價如何波動,冶煉企業所獲得的加工費都是固定。
加工費的升降實質上反映銅礦價格的走向。在談判中,來年加工費上漲就意味著銅礦生產或將供大于求,銅的價格在未來一年仍將下跌,下游需求方為避免未來銅價下跌造成的加工虧損故要求進一步提高加工費。
“今年銅精礦的供應量增加,供需緊張局面得到緩解,因此礦石供應商的利潤也隨之下滑。”格林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劉立斌表示,前幾年全球各地在銅精礦上的投資開始集體爆發,加上一些老礦業增加了產量,供小于求的格局已經改變。
前瞻網獲悉,目前我國銅礦石的依存度已經僅次于鐵礦石,2/3的銅精礦要依賴進口。國際銅研究小組數據顯示, 2012年1至7月全球銅精礦產量933.88萬噸,同比增加2.52%,比前兩年的增速都快。
由于礦產行業的投入和生產的慣性,行業人士普遍認為,2013年以后全球銅礦產能增速會繼續加快。國際銅研究小組指出,未來兩年銅精礦產能增速預估將分別達5.95%和7.56%。
與此同時,全球銅冶煉產能增速可能放緩。劉立斌分析稱,中國的銅冶煉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在壓制過剩產能和環保的壓力下,冶煉的成本會上升。
2013年銅價難見“起”色
進入12月以來,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回暖趨勢明顯,似乎預示著2013年的經濟運行將迎來好的開局。在宏觀經濟運行中,有色金屬價格變化一直都是國內工業經濟走勢的風向標,尤其是作為重要基礎原材料的銅的價格更能反映出宏觀經濟的基本面。
前瞻網了解到,截至12月6日,LME銅價為52800元/噸,上海現貨市場的價格為57270元/噸,比10月底11月初的低點上漲了2.3%。
“我認為這波行情難以持續,可能到62000元/噸就會往下跌。”劉立斌認為,現在的上漲只是對此前超跌的回補,并不代表下游需求市場轉暖。
實際上,據前瞻網了解,2012年銅價已經有過兩次較大的起伏,從當年2月至8月中旬,銅價一直低迷,8月中旬的低點已在55000元/噸以下。此后受“保增長”政策刺激,銅價開始反彈持續到9月下旬,隨后又下跌至10月下旬,目前的這波反彈始于10月下旬。
生意社大宗商品資深專家劉心田認為,中長期來看能源行業均不看好,有色金屬上漲空間也不會太大。他還指出,由于供應充足,銅價一旦上漲,供應量就會增加,庫存也就出現了,因此后續價格得不到有力的支撐。
對于銅市而言,宏觀經濟的走向直接影響銅價的走向和預期。雖然政策層面有利好推出,如中央提出了“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等措施。
“但城鎮化很大程度上是基礎建設,是個中長期的過程,2013年能產生多大效益難以預測,而且沒有具體的計劃出臺。”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實體經濟的回暖不如房地產企業的回暖明顯,今年下半年的銅價波動也與地產企業的回暖有關,但中央對樓市的調控并沒有放松的跡象。
劉立斌表示,銅大量用于實體經濟,中國實體經濟的運行與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形勢密切相關,歐美目前的情況并不十分樂觀,“美國最近表現不錯,但很大程度上是圣誕行情,長期并不明朗,歐盟更是如此”。
不過,在此次銅加工費談判中,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中國沒有要求和日本一樣采取加工費半年協議,此前國內企業中對此曾有過分歧,部分企業要求采用類似日本的模式,以降低風險。
一位來自談判企業的銷售人士表示,雖然各方都無法判斷2013年的經濟走向,但作為企業已經在為明年的經濟復蘇作準備,比如在明年銅精礦供應量增加和加工費上漲預期濃烈的背景下談一年的加工費長期協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應對明年需求復蘇的考慮,以避免到時出現混亂場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