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電商價格戰:你掉進陷阱了嗎?
雙十一網購狂歡節
“雙十一”本不是“節”,后來過得人多了便成了“節”,而且這個節還不是一般的熱鬧,甚至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這兩天,很多人的錢包也許都遭劫了,耳邊聽到最多的話題也是“雙十一,你購了嗎?”
據前瞻網記者最新獲悉,截止到今天凌晨0點,淘寶網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銷售額191億元。其中,天貓銷售額132億元,淘寶銷售額59億元。“雙十一”的瘋狂由此可見一斑。更有網民同時使用三臺計算機參與“雙十一”網購。
然而,你真的從中得到實惠了嗎?還是掉進陷阱了?
有消費者反映,昨天上網搶購后發現,價格戰中仍有貓膩。消費者李先生說,“我打算在京東商城買個內存,選購時產品是111元,下單時就變成139元了。”無獨有偶,消費者王小姐也說,“之前看中了一件衣服,想著雙十一打折時買,沒想到價格和原來一樣。”前瞻網記者了解到,京東、亞馬遜及蘇寧以往重點促銷的筆記本、平板電腦、家電產品,在雙十一價格戰中的優惠幅度十分有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看來,這次的價格戰并不如大家想象當中那么貨真價實。
“雙十一”促銷騰空出世,宛如神來之筆,創造了一個參與度極高的“消費節日”,卻并未給消費者帶來多少實惠,反而成為商家們吸金的利器。我看應該叫“電商節日”更貼切些。
電商“雙十一”賣一天頂一年。過度的依賴性,加之優惠幅度的不給力,為電商今后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當節日消費的光環逐漸淡去,供貨廠商的腰包被榨干,電商憑借什么才能持續下去。只有腳踏實地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與供貨商、服務商形成一條共贏的產業鏈條,讓消費者長期受惠,才是長久之計。
都說消費者是上帝,可是電商卻以“明降暗漲、先漲后折”欺騙了消費者。消費者們不是傻子,“狼來了”的故事能相信幾次,這次信了,下次還能信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