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前三季度中國遭遇貿易調查55起 涉及243億美元
全球經濟不景氣在國際間引發了大量的貿易糾紛,而中國首當其沖成了最受傷的一員。
據前瞻網記者從商務部了解,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另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全球40%貿易保護針對中國
對中國外貿企業來說,今年的“寒冬”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除國內成本上升、國外內需不振等客觀因素外,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多已成拖累中國制造業的重要因素。不僅傳統的貿易伙伴夾擊中國商品,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其中,“中國制造”遭遇圍攻。
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今年不約而同地選擇打出“貿易牌”作為提振就業、拯救經濟的法寶,“中國制造”成為他們攻擊的靶子。尤其是歐盟,先是在今年8月宣布,將中國出口自行車及自行車零件征收的反傾銷稅延長至2016年;自9月中旬起,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征收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稅,最高稅率為69.7%;關于光伏雙反調查仍在進行中,雖然中國商務部已派出代表團奔赴歐洲各國就此案與多方進行談判,但市場認為,翻盤可能微乎其微。
不僅是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近期也頻頻向中國制造“發難”。據商務部消息,繼歐美之后,印度反傾銷局也將對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9月,秘魯已針對來自中國的上釉墻面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阿根廷之后,拉美針對中國陶瓷行業發起的第二起反傾銷調查;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補貼政策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通過減免部分所得稅、增值稅及地方稅等方式對紡織品和服裝企業進行了補貼,對墨西哥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顯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
如果將時間跨度拉長,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所指向的目標均為中國,中國可謂眾矢之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