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需求不振 壓榨企業虧損度日
今年壓榨企業在豆油上的經營情況欠佳,因飼料需求淡季,豆粕價格也隨之下跌,這讓之前在高位采購大豆的壓榨企業叫苦不迭。業內人士認為,經歷了前幾個月“以粕養油”的好日子之后,近期將是壓榨企業比較難熬的一段時間。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壓榨企業利潤情況不容樂觀,理論上壓榨企業使用進口大豆每噸虧損在400元左右,使用國產大豆每噸虧損在100元左右。而僅僅在一個月之前,壓榨企業的盈利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每噸大豆的盈利最高可達到800元/噸。
豆粕需求不振
“哪還有利潤?現在都虧損了!”當問及目前企業的經營情況,黑龍江金源糧油公司總經理李玉濤回答。李玉濤說,由于前期大豆價格大漲抬高了生產成本,導致金源糧油出廠的豆粕僅成本價就維持在4100元/噸左右,而現在港口的收購價才3600~3700元/噸,這讓他們生產的豆粕銷售困難,“一賣就得虧”。李玉濤說,虧損打擊了企業的生產意愿,目前行業開工率都在下降。
事實上,今年壓榨企業在豆油上的經營情況始終不理想,幾次漲價沖動也被發改委以“約談”抑制,因此豆粕成為重要的利潤支撐,用豆粕的盈利去彌補豆油的虧損是壓榨企業的普遍做法。如今,油粕雙虧,壓榨企業日子自然難過。
曾經高高在上的豆粕價格何以急轉直下?分析師認為,需求減弱是主要原因。從9月下旬到10月是飼料需求的一個淡季,尤其是國慶節期間的生豬大量出欄,直接打壓了豆粕需求。此外,國內豆粕價格緊跟美國市場,而美國大豆自9月開始下跌,豆粕由于缺失美豆上漲的支撐因素而下行。
農民惜售大豆
面對如此行情,一些企業選擇繼續虧損經營,另一些企業則停產以對。
一位壓榨企業負責人說,目前他們企業已經停止生產,自己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在各地采購一些價格合適的大豆,同時等待需求旺季的到來。
然而大豆的采購之路也不見得順暢。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我國大豆的主產區黑龍江,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民惜售的情況。黑龍江鴻源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再林表示,現在他們的大豆收購價格是2.2元/斤左右,已是市場平均的價格水平,但是農民們卻不愿意賣。
郭清保認為,農民惜售的主要原因是在觀望國家臨時儲存糧食的收購價格。目前的市場價格與農民的預期價格相差太大,價差約在200元左右,因此導致農民惜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