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節能減排法規將出臺 促產業轉型整合
中國造船業亟需轉型升級
國內造船業的現狀只能用一個詞——慘淡——來形容。據悉,受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增長下滑、海外需求不足影響,我國船舶制造業受重創。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我國將通過建立健全船舶節能減排法規規范,使用新能源相關技術標準,力促船舶制造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和整合兼并。
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從上萬點跌至651點,跌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歷史低位663點。船東掙不了錢,造船業就接不到訂單。國內船舶的完工量70%用于出口,受影響更甚。
近幾年,國際海事組織等海事機構不斷推出有關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安全可靠等一系列強制性國際造船新規范、新標準,主流船東更看好符合新規要求的先進和高品質船舶,我國船舶業由此失去不少訂單,特別是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訂單所占比例與韓國等相比,差距很大。
據悉,江蘇、浙江等地一些中小船廠在年初相繼關門。寧波的兩家地方船廠“恒富船業”、“藍天造船”被依法宣告破產,舟山恒宇造船也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分析,國際造船新規加快執行,質量技術要求更加嚴格,新船訂單越來越集中到少數有實力的船廠。
據了解,2012年,盡管全球造船業訂單數量與去年同比下降50%,但是訂單總金額下降的幅度僅有10%,原因是高附加值船舶的增量彌補了三大類傳統船舶訂單的下降。
對此,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表示:“2012年開始的傳統船舶業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還將持續,中國亟待從造船大車間轉型為造船大國。”
“高附加值船舶增量的受益者顯然是技術相對先進的國家,如韓國三星造船等企業就在液化天然氣船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徐祖遠說,“未來航運業競爭將集中在標準制定領域,中國需要在新的綠色節能標準中取得話語權。”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常務副局長陳愛平稱,我國海事系統、船檢機構、中國船級社將研究制定綠色船舶建造規范,建立實施船舶能效與排放統計分析制度等,引導船舶設計、建造和運輸行業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