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現狀:沒訂單等死 有訂單找死
“現在手頭就有4張訂單,只要資金到位,馬上就可以開工。”李欠飛稱,有一些船東買船也是靠貸款,假如貸款沒成功,后期資金就拿不出來。看在老顧客的份兒上,船廠只能先墊付資金。“有訂單也是考驗,如果資金不充裕,到嘴的‘鴨子’也會飛了。”他透露,去年交付的幾艘船,欠款就有幾千萬。
造船業是資本、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額資金保證流動。椒江區造船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部分船廠為了及時得到資金支持,不得不通過自身及親朋好友等進行民間融資。
同時,目前國內銀根緊縮,銀行加強信貸評估,收緊信貸規模,造船貸款數額巨大,要拿到貸款比較困難。很多船廠負責人表示:“在行業整體低迷的形勢下,銀行出于資金安全的考慮,不發放貸款的行為可以理解,但還是希望銀行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中國船企“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大的船企如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集團,通過旗下的財務公司及上市公司等融資平臺,可以保證充裕的流動資金。而大部分民營船企的自有資金都投入到船企的建設中,流動資金匱乏。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全球航運業的持續低迷,金融機構現在對造船業的信貸風險評估比以往大大增強,民營船企想從銀行獲得貸款越來越難。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銀行貸款需要相應資產抵押,船企的資產多數被滯留在在建的船舶上,因而在遇到新訂單需要融資時,除了在建船舶,幾乎無資可抵。而在現行銀行政策下,未建造完成的船舶不能作為貸款抵押品,更不可能在經濟狀況差的環境下冒險放貸。
沒有銀行貸款,船東給船廠的訂單量就會減少。即使有訂單,不但價格壓得很低,且首付比例也會下調。據了解,目前,浙江舟山船舶工業企業有100多家,其中有一半為中小型企業。2011年,銀行已將船舶行業列為高危行業,由于船舶企業墊資比例日益走高,一些中小型船舶企業資金已經比較緊張。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樂觀表示,并不擔心船企的融資難問題,“只要項目好,船廠的口碑還不壞,目前流動性仍然充裕的背景下,民間借貸市場非?;钴S,企業融資總是拿得到錢。”
轉型升級: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么等待,要么轉型,處于水深火熱中的造船企業似乎面臨的只有這兩種選擇。
劉卓海說,“等待,是等著企業倒閉還是等著國家部門出手救助?轉型,現在該怎么轉,拿什么轉,一沒資金二沒先進技術三沒好的市場,說轉型能有那么容易嗎?”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行業的洗牌不可避免,預計未來2到3年內將有大量中小船企被淘汰。這些船企多數投資不多、設施簡陋,他們在造船業興盛期盲目進入,占整個造船行業的50%左右。
對于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的浙江而言,自然不甘心這些民營船企退出市場。浙江的船企在困境中寄希望于提升企業自身的技術和科技,熬過目前最困難的這段日子。
此前國家工信部發布的 《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全面突破高技術船舶的關鍵技術,使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能力進入世界前列。
“中國船舶企業應在保持原有市場優勢的同時,向高端進發。同時大力發展符合國際造船新標準、新規范的節能環保型船舶。”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說。
但顯而易見的是,轉型升級對于多數企業來說并非易事。在此嚴峻的形勢下,如何堅持下去都成了不少船企的難題,更談何轉型升級?因此,有船企呼吁政府應該給予船廠支持,適當給予寬松的信貸政策,鼓勵民間融資平臺建設,對于造船和航運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希望政府能積極引導船廠涉足新的技術領域,給予一定政策或財政支持,幫助船廠轉型升級。
一位業內人士對這一輪船企洗牌作出評論:“死幾個企業很正常,市場經濟的博弈過程中,生生死死才能生生不息。”同時他也呼吁:“國家應拿出資金,鼓勵企業加快創新驅動、加大開發力度、加大支持。目前的困難不是企業造成的,中國要成為造船大國,地方企業是重要臺柱子,是另外一條腿。造船好不容易走到今天這一步,一定要守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