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8年整合:65%兼并重組企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截至目前,國內煤炭行業的整合已歷時8年有余,但對于實質進展,許多企業卻頗為失望。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04年前后,為治理煤礦生產及重整行業格局,河南等煤炭大省率先拉開兼并重組的大幕。其后,國家發改委在《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也提出,煤炭開發以“整合為主,新建為輔”。五年后,國家能源局在《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再次強調,要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大型企業集團,到2015年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煤炭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截至目前,煤炭行業兼并重組已見成效,尤其是安全生產方面。據統計,中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已由2002年的4.94降至2011年的0.564,下降88.6%。
然而,重組大潮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尤其是“形合神不合”為企業所煩惱。沈陽煤業集團董事長林守信在日前舉行的“2012中國國際煤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由于地域、地位、利益差異而產生的矛盾,將對企業兼并產生障礙。總結近兩年國際及國內兼并重組的案例,林守信說,截至目前,估計65%的兼并重組企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沒有達到財務和利潤的要求。“有形的財務上進行了兼并重組,但在管理與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的融合上卻存在較大缺漏,造成企業凝聚力差,一盤散沙。”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董事長孟中澤也有同感。他表示,鄭州煤業和沈陽煤業比較類似,主要是“大魚吃小魚”的形式進行兼并重組,在財務上的表現“并不合算”。“自2004年以來的兩輪整合中,共合并了129家煤礦,花去了企業42億元,換來的產能卻只有2000萬-3000萬噸。巨額支出已對企業的資金流動產生一定壓力。”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價格制定標準不一也成重組難達效果的重要桎梏。據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王婷介紹說,“重組難還難在價格上。一些小煤礦的煤價比較低,拉攏了大部分貿易商,而大煤礦主要根據政府統一定價,沒有價格競爭優勢。小企業為獲得私利,還是與母公司之間存在一定隔閡”。
盡管如此,業界還是認為,兼并重組是大勢所趨。“相對國外市場,我國煤炭行業集中度并不高,不利于行業未來發展。目前的產能過剩從積極的角度看,是為行業重整創造了機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煒也建議,大企業應該以“包容、尊重”的態度主動與被兼并企業融合,充分發揮各企業的優勢,實現協同作戰,共同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