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上漲后續乏力 或維持90美元/桶
國際油價目前已突破90美元/桶
資料顯示,今年年初的時候,國際原油價格一度漲到了110美元/桶,但進入5月后卻出現暴跌,到6月底時一度跌破80美元/桶。但隨后油價又扶搖直上,到9月中旬時已經沖破100美元/桶。
不過,由于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再度低于市場預期,原油前景開始變得模糊起來。
從基本面來看,由于全球經濟形勢一直不樂觀,原油需求并不旺盛,所以今年上半年原油價格整體呈現下滑趨勢。但是,為何進入下半年之后,油價突然轉向?油價的需求形勢是否發生了轉折?油價的漲勢是否會持續下去?
減產之“禍”
原油價格的這一輪上漲始于6月底。
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主力10月合約在今年6月28日創下的年內低點78.16美元/桶,但隨后立即展開反彈,只花了大約20天時間就回到90美元/桶上方。
在7月17日突破90美元/桶之后,原油上漲的步伐并未停止。9月14日,該合約盤中抵達年內高點100.42美元/桶,較6月28日的低點上漲超過28%。
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是:全球經濟的疲弱態勢,在今年下半年并未發生多大改善,原油需求自然也萎靡不振。那么,油價為何發力大漲?
中國國際期貨分析師劉亞琴表示,從基本面來看,進入下半年后原油需求與5月時無根本性變化。油價上漲的動因在于一些局部性問題,主要原因是北海地區原油產量在7、8月時下滑超過20%,而布倫特原油期貨市場的標的之一正是北海出產的油品。同時歐盟和美國7月1日起對伊朗原油出口全面禁運讓地緣政治問題變得敏感。這些因素為資金提供了炒作題材。
“另外,在夏季用油高峰期,歐洲油田進行較大面積檢修,導致原油產量下滑。而挪威石油工人罷工也對產量造成影響。這讓市場供應略微偏緊的預期上升。”劉亞琴說。
她指出,不少投機性資金在7、8月時入場,并且很少減倉,凈多頭持倉量也比較穩定。在油價沖上90美元/桶后,投機資金出現一定獲利回吐,但當原油價格再度攻上95美元/桶之后,投機資金又再次入場。
“我們觀察到,今年投機資金的表現與2008年時有很大區別。今年資金整體表現比較穩定,而2008年時波動很大。在原油價格回落時,資金沒有恐慌出逃。另外,期貨主力近月合約與遠月合約的價差、現貨與期貨的價差都保持穩定。這些現象表明,從資本市場上來看,資金并沒十分看空油價。”劉亞琴說。
瑞達期貨分析師王鍇威表示,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 E3)的預期,也增強了市場對油價看多的信念。
后市難以為繼
歐洲問題導致了全球原油價格上漲,但這似乎不是一個好消息。
今年正值美國總統選舉年,所以,油價與政治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8月底,關于美國將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以打壓油價的傳言四起,而國際能源署(IEA)則表示不反對美國領頭的釋放原油儲備計劃。分析人士預計,最快在一兩月內原油儲備將會釋放,數量將與去年6000萬桶保持一致或更多。
“美國在大選年不會讓油價處在高位,所以美國釋放儲備原油打壓油價的可能性較大。這也意味著油價想進一步走高很困難。”南華期貨分析師盧惠麗表示。
目前多數分析師認為,在經過這一波漲勢后,油價想繼續上行恐怕后續乏力。
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宙雷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后市原油價格恐將面臨深幅回調的可能,主要因素包括三點。首先,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供給量將維持高位、日韓將逐步恢復自伊朗的石油進口以及北海油田完成檢修等因素作用下,后市全球原油供給量有望進一步增大。再結合原油季節性需求將減弱、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后市全球原油供給或將呈現一定程度上的過剩。其次,高位油價不僅損害當前岌岌可危的全球經濟,更阻礙了美國總統的連任,所以美國和國際能源署再次釋放原油儲備的可能在逐步上升。再次,全球經濟進一步探底的趨勢將有效抑制原油需求。在缺乏后續利好消息推動的情況下,國際油價料難以突破階段性高位,短期技術性回調需求在逐步增大。
而國際能源署8月的一份報告也印證了分析師的看法。國際能源署把2013年全球經濟增幅預測值由7月的3.8%下調至3.6%,對2012年全球經濟增幅預測為3.3%維持不變。
國際能源署表示,受經濟形勢影響,2012和2013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預測量分別從8990萬桶和9090萬桶下調至8960萬桶和9050萬桶。美中兩國原油需求減弱是拉低原油需求增幅一大因素。美國和中國占全球原油總需求大約三分之一。
而OPEC也稱,過去幾個月里,其日均原油供應量超出市場日均原油需求量200萬桶,這些過剩原油填滿了世界各地儲油罐。OPEC表示,全球經濟降速可能進一步壓抑原油需求,使2013年“世界原油需求增長預測值削減20%”。
普氏能源資訊(Platts)公布的調查報告稱,OPEC在8月的原油日產量較前7月上升9萬桶至3154萬桶,這已經超出了OPEC達成的3000萬桶日產量的產能協定。OPEC產油量超過全球原油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來看,利好原油價格的因素基本已經消化,并且沒有新的支撐動力,而油價已經上漲了較大幅度,后市面臨回落的可能。”盧惠麗表示,“油價下滑的空間可能較大,但維持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供需差值不會太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