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冬天”很難過:一噸鋼的利潤不及一盤菜
沙鋼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最近很忙。
“老板太忙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前些時候痛風發作,見客人都是坐在輪椅上。”沈文榮秘書表示,“最近整個行業十分困難,每天都大會小會套著開,夜里有時開到12點,今天一上午都在開會。”
一噸鋼“不及”一盤菜
說鋼鐵業入冬并不為過,眼下,鋼鐵行業正經歷著量價齊跌的低迷。沈文榮眼中的一噸鋼已經賺不到一盤青椒小炒肉的錢。
沈文榮說自己“煉了快40年的鋼鐵”,二十年前,一噸普通鋼的利潤在2000元以上,十年前,還有1000多元,“現在一般特種鋼鐵100元都不到,一噸普通鋼連這盤小炒肉的利潤都沒有,保本都不容易,不少鋼鐵企業一虧就是幾十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鋼材價格已經連續數月下滑,1~7月,鋼鐵行業實現利潤793億元,同比下降48.3%。其中,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242億元,下降73.2%。
以20mm中厚板為例,8月份平均價格為3629元/噸,同比下降26.6%。也就是說,一公斤的價格僅為3.6元,不及一些普通水果和蔬菜的價格。
作為行業龍頭的寶鋼,已經連續下調主要品種訂貨價格,而寶鋼股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為27.18億元,同比降幅59.79%。鞍鋼股份的半年報則顯示,其利潤總額為-27.7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33億元的跌幅令人咋舌。
從環渤海灣的曹妃甸、江浙沿海再到廣東湛江,大型鋼鐵企業密布。而在許多小縣城,在城鎮化和工業化浪潮中,多年來小鋼鐵項目越清越多。
沈文榮說,鋼鐵行業過去十幾年來一直在調控,但也陷入博弈加劇的怪圈,比如近幾年集中度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因為小鋼廠的數量仍在增多。伴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投資、出口和“鐵公基”的拉動下,鋼鐵業再現沸騰,大鋼廠頻頻漲價,小鋼廠甚至一天一個價,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囤貨增加庫存成為獲利的法寶。
市場亢奮持續到了今年初,發改委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10.34億元,鋼鐵主業平均銷售利潤率-0.12%,鋼鐵行業已由微利運行進入虧損狀態。
誰來接盤庫存
沈文榮說,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煉鋼,沙鋼的年產量從當初的3000噸增加到現在的3000萬噸,同期國內的鋼鐵產能從兩三千萬噸猛增到七八億噸。今年出現價格跳水,是行業長期積累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到了集中爆發的臨界點。
鋼鐵行業因投資和產能巨大,對地方經濟規模的“加分權重大”。經濟周期向上時,想“大上鋼鐵”的城市不在少數。
“4億噸的需求對應7億~8億噸的產能。在全球經濟向好時,能依靠低成本優勢和外部市場來消化過剩產能,靠退稅維持贏利。而今年出口大幅收窄,國內需求在減少,不像前幾年有那么多的高鐵、高速公路和基礎建設項目。”沈文榮說,經濟下行壓力和全行業超高投資率形成的產能過剩相互強化,行業困局一時難以改觀。
他稱,過去每輪調整三五個月就會復蘇,2008年也就四個月時間就走出來了,但這一輪鋼鐵行業的下滑已剎不住車。談到最近受萬億基建項目(9月以來,包括18個城市25個軌道交通、城際鐵路項目的建設規劃或可行性研究報告等一系列基礎項目獲批,據初步估算,此次涉及的基建項目總投資額達上萬億元)刺激的一些行業回暖,沈文榮分析,“這也只是短期解決少量的去庫存化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行業的虧損和困境,全行業看不到好轉的跡象,最多只是給想出局者割肉離場的機會,因為產能太大,庫存太多了。”
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和制造業特別是家電行業的增速回落,都直接影響鋼鐵需求。行業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國內26個主要鋼材市場五大鋼材品種(螺紋鋼、線材、熱軋板卷、冷軋板卷和中厚板)社會庫存量為1456.4萬噸。
“大家都看不到底,鐵礦石價格恐慌性下跌,又倒逼鋼材價格跳水。價格下降通道中如果囤貨,如同伸手接這把‘奪命飛刀’,大量的經營者都在斬倉離場,6月底線材市場價4000元一噸的時候,你要‘揮刀自宮’喊3700元,不然根本出不了手。”一位鋼材貿易商如是說。
調控難度
沈文榮說:“全行業三十年積累的問題集中爆發,想讓它短時間消化解決不可能,這輪調整沒有三五年沒法過得去。”
他說,鋼材價格跌破3000元/噸不是沒有可能。歷史數據顯示,在2008年上半年的那一輪下跌中,螺紋鋼的價格就曾從4600元/噸跌至2800元/噸。
沈文榮浸淫鋼鐵行業數十年,經歷多輪經濟周期的考驗,對調控和緊縮背后的體制困境有切膚之痛的體會。
“這幾年資本形成快,想賺快錢的人多,投資過度、產能過剩,鋼鐵、造船、光伏概莫能外,一哄而上,最后只有靠價格來‘拼刺刀’,都以為黎明前的黑暗很短暫,自己都能僥幸活到最后。但如果一次真正長周期的調整開始,那就要出大事。”沈文榮說,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一大產鋼國,但中低端和粗鋼比重較大,現在的產能有一半是過去6年間上馬的。
“過剩產能你又不能把它炸掉,只要有一點利潤,就要開足馬力生產。”他說,“這導致了市場低迷時,初級產品的產能繼續向上攀升,而價格向下滑翔的痛苦。不從根本上改變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無論是傳統的鋼鐵,還是所謂的戰略新興產業,這種波動、損失甚至崩潰就難以避免。”
作為民營鋼鐵企業的領軍者,沙鋼在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44位,但令沈文榮感嘆的是,一些領域的企業文化短板在經濟困難的時候尤為凸顯。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的企業不是像日韓企業那樣,迅速抱團形成緊密一致的對外機制,如幾大巨頭坐下來,協商通過限產來穩定價格。”
“我們是各自為陣,關起門來‘拼刺刀’,往往給人家來撿皮夾子。”他說,沒有一致對外的機制,從鐵礦石談判就能看到,大難當頭各自飛,談判時被人家各個擊破。
“過去我們都習慣所謂的波浪式前進,但這一輪的波峰就像6000點的股市,已離我們遠去,在波谷中嗆水的時間會很漫長,嗆的苦水都是自己釀的,只能自己咽。”沈文榮說,“鋼鐵也好,光伏也罷,這一輪調整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根子還在于政府和企業沒有厘清自己的邊界。特別是在盲目發展市場失靈時,政府不能放任不管。”
事實上,政府近年來也一直在加強行業調控,本月,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將促進國內市場對太陽能產品的需求,同時還將出臺政策對產能過剩的行業進行調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