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方便面行業陷增長困局 將迎階段性洗牌
吃方便面“不健康”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
很多人也許都發現,身邊吃方便面的朋友越來越少,當人們變得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越來越“會吃”,曾經在百姓心中很“香餑餑”過一陣子的方便面,顯然已經成為了“不健康”的飲食代名詞。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日前國內首份《中國方便面營養健康趨勢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后,方便面行業從2005年480億份的銷售規模到2011年的500億份,7年增長20億份,在業內人士看來,成績幾乎為零。
前世今生
中國大陸的方便面生產一般認為始于1964年。有意思的是,當時北京食品總廠充分發揮了“北京特色”,曾經用手工操作用鴨油生產過油炸方便面。
1970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它采用高壓蒸面油炸工藝,用自己研制的設備年生產出0.02億份(200萬袋)方便面,標志著中國方便面生產正式起步。1978-1980年,北京市食品工業研究所與北京方便食品廠共同研究了班產1噸非油炸方便面生產線,當時候就可以采用間歇式高壓蒸煮工藝和遠紅外干燥技術。及盤整階段。企業利潤嚴重縮水,賠錢賺吆喝的現象成為方便面行業奇怪的一景。
如今的中國方便面陷入了增長困局,據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市場質疑主要是來自營養和健康方面。對比和反觀日本、韓國、臺灣等市場,中國的方便面雖然在廣告和營銷上老“叫囂”著“營養”,然而市場并不輕易買賬,直接用腳說話。有數據顯示,方便面已經成為日韓臺民眾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來源,而相比日韓、歐美等國家的朝陽式發展,我國方便面行業卻仿佛已進入“暮年”。有專家稱,中國大陸的方便面行業,在過去長達8年的“嚴冬”依然無法迎來“春天”后,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
洗牌?
對于企業來說,業內一直流傳著一句話:統一比康師傅晚來了大陸10天,卻在后面苦苦追了15年。
這也道出了市場競爭的殘酷。來一桶、好勁道曾經風靡全國,和康師傅面霸、福滿多演過“雙龍會”,結果卻是楚漢爭霸。雖然不甘落后的統一在產品方面一直嘗試在做不少創新,譬如天王周杰倫曾經是統一100的王牌代言人,大打流行時尚牌;而范偉代言的上湯大骨面則走平民化道路。在營銷專家眼里,其產品定位和品質都可圈可點,然而市場卻不買賬。東北失守,西北丟掉,中部不溫不火,唯有長江以南的四川、重慶、湖南、兩廣市場和華東操作還表現的不錯。
有專家指出,在中國大陸,生存下來的產品并不是最優的產品,優勝劣汰在營銷世界中并沒有持續地起著主導作用。為什么?因為整個行業缺乏營銷的真正創新。所以統一這10多年的大陸市場才追的這么辛苦。
如今,雖然培養了一個300多億的消費市場,也培養了22家規模企業。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企業真正能壟斷中國的方便面市場。包括“老大”康師傅。盡管康師傅的霸主地位目前的確沒有企業能夠撼動,但康師傅的霸氣也只有在大中城市市場能夠感覺到突出和明顯。
中國120億份的高檔面市場康師傅占了將近70%,其他的30%被統一、今麥郎等品牌占據。比如長江以北高檔面市場主要是今麥郎和康師傅競爭;長江以南則主要是統一和康師傅爭貨架。大約180億份中檔面、平價面和低價面被幾百家企業瓜分。大企業有大塊的根據地,小企業有小塊的根據地。每家規模企業都有屬于自己的地盤。每一家企業都虎視眈眈的盯著對方的市場,隨時準備著進攻。每一家企業都在充分運用插位營銷,尋找著屬于自己的市場縫隙,并占領和擴大著這種縫隙。
有專家指出,如今方便面的“寒冬”,讓這個發展改進空間很大的行業過早迎來了“階段性洗牌”。尤其是對于小企業、小品牌、小工廠的“行業三小”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關鍵考驗階段。
創新是焦點
“中國方便面升級的速度,遠遠落后于消費者需求提高的速度。”白象食品執行總裁楊冬云表示,國內方便面料包、醬包、菜包的傳統配料組合20年來沒有變化。
零售行業相關專家根據此次發布的行業報告分析指出,方便面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品牌整合繼續進行,多家大品牌共存成為趨勢。方便面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利潤嚴重縮水,使沒有拳頭產品、沒有優勢根據地的中小企業很難維持生存。規范有效的管理和規模效益成為新一輪競爭的重要因素。近幾年大企業的增速明顯放緩,倒是中型企業增速增加,逐漸縮小與大企業之間的差距和市場份額。
專家預測,最終中國的市場上將上演5家以內以產品自主創新和特色化為主的群英會。他們主要以市場細分和產品差異化展開競爭。
二是低檔面會逐漸淡出市場,中價面、高價面競爭加劇。從價格比拼進入價值比拼時代。原材料的漲價,使最終的競爭會在大企業與大企業之間展開。大企業綜合實力相當,市場基礎和網絡也基本相似,所以未來的競爭是產品品質的競爭。
隨著更多的人考慮怎么“吃好”的問題,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價格將不再是影響產品銷售的最敏感因素。低檔面會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退出市場。
三是營養、健康和特殊功能將是方便面創新的長期主旋律。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方便面選擇的需求也在變化,豐富的湯料、更多的內容物、油脂含量的降低和營養配比的更加完善,將會使方便面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亞健康”人群的增多,這部分人群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健康膳食也日益受到重視。方便面企業能否開發適合這個群體的食用的產品也是一個課題。
同時,專家預測,區域口味的開發和創新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的焦點。經過近兩年的創新,主流“紅燒口味”的“一枝獨大”和“牛肉獨大”的現狀已經被改變。專家強調,中國方便面行業的發展空間還是有很多,各企業只有走出單純的口味之爭,踏實做企業,切實推進創新升級才能使中國的方便面產業重放光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