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蟲害災區蔓延 玉米價格預期走高
目前東北三省農作物受災面積已達73.25萬公頃
一場罕見蟲災襲擊東北三省農作物,局部玉米絕收。
雖然當地還沒有暴發傳聞中的玉米蟲災,哈爾濱道外區城子村的種糧大戶劉鳳軍已經接到了當地政府防治玉米黏蟲災害的通知,并且了解了已經發生災害地區的情況。
他表示,農民都把這種叫黏蟲的蟲子叫做“大綠蟲”,據說有兩寸長,而且繁殖速度特別快,如果不控制,很快就能把玉米吃得只剩玉米稈。
劉鳳軍的描述還只是道聽途說,肇東五里明的玉米種植大戶劉瑞則近距離地感受到蟲災的可怕。他表示,當地的玉米地到處可見黑乎乎的黏蟲,有的玉米已經被蟲子啃光了葉片,只剩下光禿禿的葉脈。四十多歲的他稱,長這么大還沒有見過這么厲害的蟲災。
事實上,在我國北方的玉米主產區,受蟲災影響的面積正在擴大。8月16日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當日上午9時,東北三省農作物受災面積73.25萬公頃 (合1098.75萬畝),其中絕收面積4.23萬公頃 (合63.45萬畝)。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截至8月16日9時,蟲災已造成沈陽、阜新、錦州3市7個縣(市)78.8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11.4千公頃,其中絕收24.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億元。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隨著災情的蔓延,一些機構也開始下調玉米產量預期,本已處于供求緊平衡狀態的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走高預期隨之而來。
罕見的蟲災
蟲災發生后,中國玉米網派出兩個調查小組,分赴吉林、遼寧災情嚴重的地區進行一線調研。
8月14日,中國玉米網東北蟲害考察第一天,遼寧小分隊深入遼寧康平、法庫地區實地調研。中國玉米網信息部經理張琪表示,他們在康平縣劉家村調研時發現當地公路上有很多黏蟲遷徙留下的尸體,接近公路兩側的玉米下面的4-5個葉已經被吃光了,也開始啃食剛剛灌漿的玉米穗。
張琪表示,雖然受災地塊災情嚴重,但是沒有受災的地區玉米長勢良好,而且目前當地農民和政府都開始重視起來,蟲災如果能夠控制對總體產量的影響應該不大。
近日,農業部和蟲害重災區的政府部門正進行一場防蟲攻堅戰。15日,吉林省召開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控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吉林省農委主任稱,將拿出9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各地及時開展防控工作。
針對當前病蟲害異常嚴峻的形勢,農業部高度重視,8月初即對有關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提出要“奮戰60天,蟲口奪糧確保秋糧豐收”,已完成應急防治任務2200多萬畝,初步遏制了黏蟲危害玉米的勢頭。
這一背景下,業內分析報告表示,目前吉、遼部分地區蟲災仍在持續,重災區新作物減產已成定局。但因玉米蟲災區域性特征顯著,加之今年玉米整體播種面積增加,因此針對本次蟲災對今年秋糧的整體影響或將有限,對于價格的支撐力度也將隨之減弱。
價格走高預期
即便如此,災害對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
張琪表示,近日玉米期貨價格已經從前期的每噸2395元漲到2440元,產量影響之外,種植成本的提高也是影響玉米市場價格的又一重要原因。
劉瑞稱,當地一些地區原來5塊錢一瓶的敵敵畏已經賣到了10塊甚至更高。在遼寧鐵嶺市昌圖縣等地,當地多數地區已經完成頭次打藥,部分受災相對嚴重的地塊正進行第二、三次藥物噴灑,有些地方甚至要進行第四次噴藥,種植成本顯著提高。
中金證券曾在8月10日的報告中預測,不考慮病蟲影響,2012/2013年度玉米產量將小幅上漲1%,而病蟲害等災害的暴發導致產量預期下調。中金認為,除了黏蟲災害造成的玉米產量下降,因洪澇減產約為40萬噸,總共將造成約200萬噸的產量影響。
業內專家則指出,國內自然災害頻發,從春播干旱急轉到洪澇災害使除草劑、化肥失效,積溫數據同比下滑,8月伊始主產區蟲災暴發,國內增產預期下降。盡管今年播種面積增加,但上述情況無疑對農戶的售糧心態產生影響。
該專家大膽預測,即使未來一段時間內或將有輪換出庫儲備玉米的活動,但是難解國內優質玉米供應緊張的局勢,未來一段時間內尤其是9月華北玉米上市之前還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屆時將給企業帶來成本負擔,目前應適當合理補充庫存避免價格高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