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中藥材價格下跌 存貨跌價風險大
天氣變幻莫測,市場風云也是難以預料。前幾年中藥材價格 “一天一個價”似的瘋漲,吸引了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眾多企業介入藥材種植。但在經歷長達3年的牛市后,中藥材價格今年卻開始瘋狂跳水,比如一度高漲至每千克380元的太子參,現在不過200元出頭;從監測的主要中藥材品種來看,除三七等個別品種價格仍在上漲外,其余品種普遍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中藥材價格下滑是把雙刃劍。對于下游公司來說,藥材價格下滑將大大緩解成本壓力;但對于中藥材原料商、尤其是對囤積藥材或擴建中藥材生產基地的公司來說,藥材價格下滑將帶來存貨跌價的風險。
今年八成中藥材價格下滑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自去年8月到現在,市場上80%的藥材品種均有不同幅度的降價。根據中藥材天地網中藥綜合200指數顯示,截至8月10日,該指數為2279.99點,與2010年7月、8月相當,較2011年6月的將近3000點跌去了24%左右。中藥材價格已回歸到兩年前。
從主要監測的12種藥材品種來看,截至7月16日,較去年同期價格出現下降的有10種,具體藥材包括板藍根、黃芪、太子參等;2種價格上漲的藥材是三七與冬蟲夏草,分別較去年同期上漲111%、14%。
業內人士表示,前兩年中藥材頻繁漲價,巨大的賺錢效應使得炒作者涌入中藥材市場,新玩家的加入進一步抬高了中藥材的價格。如此一來,不僅終端藥材漲價,源頭產地的農民也開始捂貨惜售。在這一背景下,中藥材種植企業紛紛擴種增產,甚至一些行業外的企業也加入了中藥材種植大軍中。隨著前些年新增的中藥材產能逐步投入市場,加之不少投機者大量囤積的藥材也于今年全面放出,使得市場供大于求,導致中藥材價格大幅下跌。
一位資深醫藥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中藥材降價是必然的,實際上大宗原材料都在降價通道中。
中藥公司成本壓力望緩解
中藥材價格普遍大幅回落,讓曾經飽受成本折磨的中藥上市公司終于松了口氣。
以金銀花為例。前瞻網獲悉,金銀花價格曾于2010年初達到頂峰320元/千克,但如今已回落至88元/千克,與2009年的價格相當。在上市公司中,康緣藥業的散結鎮痛膠囊、廣州藥業的王老吉涼茶、金陵藥業的脈絡寧、上海凱寶的痰熱清注射液中都含有金銀花成分。康緣藥業董秘處人士表示,公司熱毒寧產品受益于金銀花降價。
同時,丹參的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當前18元/千克的價格較去年同期有18%的回落。以丹參為原材料的上市公司產品主要有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和白云山A的復方丹參片。
天士力董秘劉俊峰表示,公司產品結構中占據六成的都是丹參滴丸。丹參和三七公司都有種植基地,其中丹參的種植面積上萬畝,每年產2000噸左右,公司自用1000多噸,剩下的一部分作為戰略儲備,一部分外銷;三七的用量較小。由于公司有自己的種植基地,因此市場價格對產品成本的影響并不明顯。
此外,當歸價格的下降對廣州藥業的華佗再造丸、天士力的養血清腦顆粒/膠丸、華潤三九的正天丸、千金藥業的婦科千金片/膠囊、補血益母顆粒、同仁堂的烏雞白鳳丸、生黃清心丸也構成利好,成本有望下降。
·相關個股
康緣藥業
公司主打產品熱毒寧注射液2011年銷售收入4.765億元,增長44.47%。2012年一季度增速加快,實現銷售1.56億元,同比增長94%。預計全年可望實現50%左右的增速,由于主要原材料金銀花價格下降和生產規模擴大,預計熱毒寧毛利率也將得到提升。
第一創業證券提出,目前康緣藥業銀杏內酯完成現場審核,其檢驗報告已于7月5日提交到藥品審評中心。后續流程為藥品審評中心根據審評意見、現場審查報告及檢驗報告形成綜合意見上報SFDA。SFDA應當在2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預計康緣銀杏內酯獲批時間窗口在8月15日前后。
天士力
據前瞻網了解,2012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41.7億元,同比增39%,凈利潤4.04億元,同比增12%。分產品看:申萬預計復方丹參滴丸收入同比增長25%左右,養血清腦和水林佳收入同比增長40%以上,益氣復脈凍干粉針收入同比翻番,芪參益氣、藿香正氣、荊花胃康等小品種收入均大幅增長。各產品收入保持大幅增長態勢,主要是在基藥和醫保市場持續放量、OTC渠道銷售增長加快、營銷改善。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新醫改大力扶持基層醫療背景下,公司圍繞心腦血管病開發了眾多獨家品種,形成中藥口服制劑、中藥注射劑、生物藥三大業務平臺,公司收入增長加速,申萬預計10年內公司工業收入規模超過130億元~160億元。
上海凱寶
公司主要銷售痰熱清注射液,在2006年~2011年間,痰熱清注射液銷售額復合增速超過37.6%,產銷率保持在90%以上,近年來產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100%以上;隨著募投項目投產后產能瓶頸的解除,中銀國際預計痰熱清銷售額將繼續保持35%以上的年增速。
同時,公司擁有銷售、技術人員約638人,現覆蓋醫院約3200家,占全國二級以上醫院的40%左右,2011年人均銷售收入達到129萬元,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此外,公司目前尚有4.8億元超募資金未使用,預計未來將通過并購、合作開發等方式補充新產品,形成新的增長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