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寒氣逼人 江蘇前五月新接訂單量降61.7%
受全球整體經濟形勢影響,造船業今年寒氣逼人,船廠虧損嚴重。作為中國第一造船大省江蘇,三大造船指標持續下降。根據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28日數據,被看做造船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江蘇造船新接訂單量今年前五個月同比下降尤為明顯,達61.7%。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1月至5月,中國造船完工量225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1%,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3.4%;新承接船舶訂單量95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7.3%,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71.7%;手持船舶訂單量1343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7.0%,比2011年底手持訂單下降10.4%,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5.3%。
江蘇是中國第一造船大省,成績單也“亮紅燈”。根據江蘇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公布,今年1月至5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主要造船指標仍是中國第一,分別為183艘761.6萬載重噸、72艘163.5萬載重噸、968艘5024.4萬載重噸,但同比下降10.1%、61.7%、28.9%。
“十一五”期間,中國船舶業高速發展,中國一躍成為世界造船大國之一。根據規劃,到2015年,中國船舶工業產業體系更為完善,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創新能力和產業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國際造船市場份額穩居世界前列,由世界造船大國成為世界造船強國。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江蘇的規劃是,到2015年,全省船舶制造能力保持3000萬載重噸,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訂單量保持全國市場份額35%以上,占世界市場的15%以上。全省船舶工業銷售收入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力爭超過3500億元,出口總額超過400億美元,做強三大遠洋造船基地,打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創建國家級船舶配套示范基地,加快推進內河船舶實現集聚發展。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國造船業超理性發展,產業結構日益分散,研發熱情受冷遇,外資門檻形同虛設,配套水平未能同步提高,技術創新力度不夠,新業務拓展緩慢,船舶生產服務業務嚴重滯后,產品過于趨同,海外拓展沒有實質性進展。總體來說,我國造船業大而不精,高端產品缺乏競爭力,十二五期間,將迎來一次重大結構調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