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我國光伏業征高額反傾銷稅 歐洲政策尚不明確
由于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國’價格進行不公平比較,近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31.14%—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
據前瞻網了解,繼美反補貼中國光伏產品之后,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反傾銷稅率達31.14%至249.96%,加上之前的反補貼稅率,雙反稅率累積達34%以上。如此高的復合稅率下出口的中國光伏制造產品成本優勢將喪失殆盡。如果該初裁在三至六個月后最終實行,中國光伏產業將在美國遭遇前所未有的政策性寒冬。
稅率高于預期
此次反傾銷稅率與之前反補貼的輕重大相徑庭,不予應訴的企業反傾銷稅率甚至高達249.96%。對于這一初裁結果, 眾多廠家表示,該反傾銷稅率對于市場影響太大:“之前3月份裁定的反補貼稅率還是較為溫和,但這次的反傾銷稅率實在不合理,甚至可以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據前瞻網了解,今年3月,美國公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光伏企業初步征收的反補貼稅率,整體范圍在2.9%至4.73%,該稅率低于普遍預期,也令很多國內業主對反傾銷稅抱有幻想。但結果卻大失所望。如按此稅率征收,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的競爭優勢將喪失。
歐洲政策尚不明確
在對美國反傾銷稅初裁結果失望之外,另一令人揪心的當屬歐盟的態度。一位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法務人員表示:“目前來看,歐盟估計短期內不會提出(反傾銷),因為不想引起貿易沖突。”
目前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市場是中國光伏產品的最大目標市場。此前,德國保守派提議的從4月開始削減上網電價補貼高達20%到近40%的計劃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可能推遲數月。
據前瞻網了解,在得知初裁結果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17日連同國內14家企業已經開始抱團應訴,在其17日發表公開聲明中提到:“(1)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和傾銷無關,(2)中國相關應訴企業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3)征收反傾銷稅的初裁結果損人不利己。”
如同許多制造業產品一樣,中國輸往美國的光伏產品不完全都是“中國制造”,其中往往還附帶了高附加值的“美國制造”痕跡。光伏產業也如此,上述聲明稱,為了生產晶硅光伏電池,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中美市場相互關聯,如果中國相關產業在美被完全隔離,美國企業在中國利益也必受影響。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