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磋商即將展開 中方稱旨在保護環境
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有關稀土管制問題的磋商即將開始。
13日,中國在日內瓦收到了美國、歐盟、日本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的有關稀土、鎢、鉬的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請求。
沈丹陽強調,中方原材料出口管理的政策目標是正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中方無意限制貿易自由,更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我們的政策目標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一直是中國政策制定者,對于稀土出口配額的政策初衷。
沈丹陽指出,近年來,面臨著日趨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壓力,中國政府不斷加強并完善對“兩高一資”產品的綜合管理,這既是中國自身科學發展的需要,也是對保持全球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努力。
沈丹陽強調,中國政府將按照世貿規則的方式對“兩高一資”產品實施科學管理。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中國駐WTO原大使孫振宇指出,稀土是一個特殊的案例。因為世貿組織有很多的規則,同時也有例外,其中一個重要的例外,就是如果涉及到人的安全、動植物的安全或者環境保護的問題,就可以援引例外條款。
“稀土和很多其他原材料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生產過程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在多邊的氣候變化談判中做出了相關承諾,如果不采取措施,就會影響到我們在多邊環境下所做出的國際承諾,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孫振宇說。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也與中國在入世談判時并未意識到對稀土等相關原材料在未來的影響有關。
“在中國入世談判時,我們列了一個允許征收出口稅的資源類產品清單。現在看來,這個清單中的產品不僅數目少,很多該列入的,比如稀土就沒有列入;而且出口稅普遍定得比較低。”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副院長屠新泉指出,“當時,各國對于出口管制的政策管得都很松,很多發展中國家事實上都是征收出口稅的,只是這幾年,才引發了這些貿易伙伴的關注。”
國內政策協調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即使稀土問題被推向WTO, 甚至被做出不利裁決,但是如果能夠倒逼國內包括稀土在內的原材料管理改革,也是一件好事。
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趙忠秀認為,此前很多年,中國在資源開采過程中浪費、過度開發、不注重環保,導致矛盾聚集,國家只能迅速通過治標不治本的貿易政策調整來緩解。
而WTO的核心精神是,主要針對政策的調整,而非調整的結果。換句話說,如果中國政府全面調整了稀土的政策,并保證內外政策一致,那么如果企業出于市場驅動,減少對外出口,也是合情合理的。
事實上,從去年初開始,中國高層一直就稀土政策進行整合調整。
2011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形成合理開發、有序生產、高效利用、技術先進、集約發展的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格局。
2011年5月,國務院第一次發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十多年來國務院首次單獨就稀土產業出臺意見,并首次將稀土列入國家戰略儲備能源系列。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