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執意對抗中國 輪胎出口或再遭打壓
日前一則來自海外的消息受到了國輪胎企業的廣泛關注。消息稱,2009年開始實施的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不久后將提交審議,并可能會延期。為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下稱“中橡協”)近日發文提醒業內注意,美國對華貿易態度趨于強硬,有可能再次染指中國輪胎。
協會呼吁企業轉型升級
據中橡協會長范仁德介紹,國內輪胎企業要密切關注美國在貿易保護方面的新動向。他指出,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出于政治考慮,美國對華貿易態度趨于強硬,并付諸實際行動。而且美國對華貿易已經走上強硬的道路,估計會沿著這條道路繼續走下去。尤其是美國將成立新的貿易執法部門,預計今后的貿易摩擦態勢將會升級,有可能再次染指中國輪胎。為此,輪胎出口企業要高度重視這一動向。
范仁德表示,目前中國外貿壓力越來越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2011年中國輪胎出口量增幅大幅下降,協會會員企業統計輪胎出口量增幅僅為4.6%,今年則面臨持平的危險,這給今年輪胎行業的運營帶來極大的不利因素。為此,輪胎企業要積極進行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通過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的綠色輪胎等產品比例,穩定輪胎等出口產品在歐美市場的份額,另一方面要重點開拓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出口;必須切實推進橡膠企業兼并重組,通過兼并重組、優化布局、淘汰落后,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由大變強。
范仁德還懇請國家有關部門關注美國對中國出口輪胎采取貿易保護的新動向,加強與各國的溝通,維護貿易公平和自由,并防止一些國家跟風發起對輪胎的貿易摩擦。此外,還應加大貿易摩擦的反制力度,切實保護國內輪胎出口企業的正常貿易。
美輪胎行業就業未見提振
調查顯示,輪胎特保案使美國輪胎價格不降反升,就業未見提振。據介紹,在實施該關稅政策后,從中國進口的輪胎確實急劇減少,但這塊業務很快轉移到了泰國、印尼、墨西哥和其他地方。這些國家向美國輸出的輪胎量迅猛增加,再次證明這個世界已變成了一個可相互替代的生產大平臺:如果某種產品不在中國制造,在美國制造又過于昂貴,那么就會在其他勞動力廉價的地方生產出來。
美國輪胎工業協會羅伊則表示,“就保住美國人飯碗這方面說,此項關稅措施沒有起作用。而且,它還傷害了這個行業的很多人——美國的一些較小企業本來準備從中國進口輪胎。”
他還指出,不僅中國制造的輪胎價格上漲,美國制造的輪胎價格也上升了,一些批發商以關稅為借口全線提價。資料顯示,自2009年以來,輪胎修配零件市場價格上升了29%,上漲的價格則全都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1年,我國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602宗,合計金額389.8億美元,已經連續16年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更直觀可見的是,全球超過30%的反傾銷和美國一半的貿易調查都是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2011年歐盟至少對中國輸歐商品提出20起涉及產品安全、貿易救濟的案件,預計2012年情況仍將持續,不排除惡化的可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