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浴行業遭受貿易壁壘 國際市場受挫
2011年的建材市場忽冷忽熱且多半時間處于嚴寒期,市場蕭條,家居賣場和廠家的難處有目共睹。市場低迷、渠道成本居高不下、來自廠家的壓力以及新渠道的沖擊,都為經銷商今年的日子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未來的市場經濟,衛浴企業從目前的產品競爭和服務競爭,最終要到商業模式的競爭和產業平臺的競爭,而越高層面的競爭對企業的創新能力、生產能力和融資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面對未來的市場經濟,衛浴企業從目前的產品競爭和服務競爭,最終要到商業模式的競爭和產業平臺的競爭,而越高層面的競爭對企業的創新能力、生產能力和融資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國內衛浴行業的集中度還不夠高,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市場經濟要素不集中。從8年前開始,在美洲、歐洲和其他的一些國際大市場,中國衛浴逐漸把其他國家的產品擠出去,占據了20%的市場份額,這說明中國生態衛浴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但在近3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是價格,北美、歐洲等地在盡量把價格壓低;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國際市場開始實行認證,這對中國的衛浴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門檻;再就是運輸物流成本加大、原材料供應短缺,也使中國的衛浴企業運營成本加大。
對不同的衛浴廠家或供應商來講,最大的貿易壁壘就是合法木材。這種貿易壁壘將來會越來越堅固,也會越來越多。現在日本政府采購法、美國的雷斯法案、歐洲的采伐政策等都越來越嚴格。所以,年初以來一直呈現的趨勢是中國衛浴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不斷下降。個中原因很多:
首先是文化方面的差異
中國衛浴的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很高,然而中國企業無法逾越的是產品的設計和服務瓶頸,這就很難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因為缺乏對異域文化的了解,而文化就成為市場交易的壁壘。面對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供應商來說,縱使價格很好,樹種再多,也是跟在別人后面走。基于這種情況,很多中國產品在國外只能走大眾化路線,在一些個性或者附加值較高的市場領域鮮有立足之地。
其次是外貿壁壘
隨著歐洲市場金融危機的第二次探底,外貿市場的貿易保護再一次興起。這一次建材行業成為了主角,先是我國百名建材企業遭美訴訟索要天價賠償,后是佛山陶瓷或將遭遇歐盟最大規模反傾銷調查,我國輸美石膏板遭美國方面的訴訟事件。世界銀行5月26日發布的監測全球貿易保護措施的《臨時貿易壁壘數據庫》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商繼續成為貿易救濟調查案的頭號目標,一季度47%的新發起貿易調查與82%的已完成的貿易調查均針對或涉及中國。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建材產品的外貿出口之路已愈發艱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