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反傾銷調查到來 企業等待政府斡旋
歐盟對中國最大規模的光伏反傾銷調查還是到來了。一場光伏反圍剿戰正一觸即發。
9月6日上午,歐盟委員會發布通知正式宣布,將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包括晶體硅組件、電池、硅片,進行反傾銷調查。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此番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300億元。上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明確表示此案“有談判余地”給各光伏企業帶來一絲曙光,但不出一周后的歐盟正式立案通知書,著實讓很多業內人士大跌眼鏡。若此番立案裁決通過,將比此前美國5月17日光伏反傾銷立案范圍更廣,額度更大,“遍及光伏產品的上下游”,數百家企業牽涉其中。
6日上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大衛·庫奇表示,商會希望中歐貿易糾紛能夠通過對話解決,但目前看對話也許并未成功,只能使用WTO框架下的方式解決爭端,即進行貿易訴訟。
未來離初裁結果最終揭曉的幾個月時間,一些可能的斡旋機會也存在。
“可起訴的最大范圍”
根據歐盟委員會公告,本次涉及調查的中國太陽能產品包括晶體硅組件、電池、硅片。
“這已經涵蓋了光伏產品的上下游,是可以起訴的最大范圍了。”太陽能企業英利綠色科技總裁秘書陳卓向本報表示。
一位不便具名的核心知情律師稱,該調查范圍比5月17日美國初裁中所調查范圍擴大很多,從僅有電池擴大到電池、硅片以及整個組件。
“顯然受到影響的企業也就多了。更多會影響到制作硅片并出口的中國企業。”該律師表示。
此外,根據歐盟委員會立案公告,本次反傾銷的替代國是美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業內人士向本報表示,這將大幅度加大反傾銷判定的范圍和額度。
歐盟貿易糾紛中,中國被判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若沒有獲得非市場經濟地位,在傾銷調查中就需按照替代國成本進行核算,具體傾銷額度的核算方法是替代國成本和銷售價格的差價。
此前美國反傾銷起訴時選擇泰國為替代國,而此次歐盟選擇成本大大高于泰國的美國,“根據這一標準算出來的傾銷額度也會大大增加”。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按照反傾銷程序,歐盟下一步將會根據企業規模、出口數量、出口金額等選取抽樣企業,這些抽樣企業將會享有單獨的反傾銷稅率。
企業等待政府斡旋
按照歐盟規定,反傾銷立案后60天到9個月時間內,歐盟委員會將作出初裁。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向本報表示,雖然初裁判決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反傾銷從立案的那一刻起,對整個光伏行業的傷害已經產生。
“立案最直接的影響是,歐洲光伏進口商馬上會不敢對中國產品下訂單,怕后續判決下來會收稅。”李稱。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大衛·庫奇表示,商會希望中歐貿易糾紛能夠通過對話解決,但目前看對話也許并未成功,只能使用WTO框架下的方式解決爭端,即進行貿易訴訟。
“我們最擔心的是,今天歐盟立了這個案,明天中國就出現其他立案作為‘報復’。”
但他否認了中歐之間產生“貿易戰”這一說法和可能,稱目前中歐的貿易糾紛只是貿易額的百分之一,遠在正常范圍之內。
企業界普遍對政府及高層的斡旋有所期待。“如果通過斡旋達到對方撤訴或者雙方政府達成某種協議,案件或許還有回頭的可能。”一名不便具名的企業代表稱。
反制及斡旋前景
雖然立案調查已成事實,案件最終判決的裁量輕重卻有很大區別。
此間不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商務部繼續斡旋及默克爾協商的表態,離案件初裁結果的幾個月時間內,中歐雙方的繼續斡旋將對最終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表示,光伏反傾銷案已經不是單純的貿易案件,其中涉及到復雜的政治經濟和國家博弈因素。
李表示,中方應該積極應訴,通過調查來判定是否傾銷;其次,在歐方嚴重傷害到中方產業利益的前提下,中方同時保留反制的可能性。
“中歐政治斡旋博弈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具體還要看歐盟的決策機制。”李表示。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教授陳志敏表示,歐盟在貿易案件的最終判決中使用的是特定多數表決制,即支持的國家必須達到所有歐盟國家的55%,同時這55%的國家的人口數加起來必須大于65%,“簡單說,光伏反傾銷案最終將會由各歐盟國家投票來決定”。
陳解釋稱,在此機制下,少數國家可以通過一定機制聯合其他國家形成阻礙決議少數派(blocking minority),阻止決議通過,“因此也給與政府更多地通過單獨國家對歐盟施加影響的空間”。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中歐關系專家表示,該案件與曼德爾森紡織案一樣,非常復雜。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中歐之間經貿、政治尤其是歐債危機背景導致的雙方互利,使得中方有更多的談判籌碼,但由于歐盟目前越來越分化,很多部門各自為政,很難整體協調,“歐盟做出與默克爾相反的判決也是這個原因”。
同時,上述專家表示,由于歐盟決策機制投票是匿名,也不能太相信歐洲領導人樂觀的公開表態,“最重要的是看清這個案件中是歐洲哪個力量主導左右”。專家表示,斡旋對案件最終的走向,還是會起到一定作用,眼前最重要的是看政治利益在哪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