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寒冬提前到來 市場現恐慌性跌價
近期,鋼鐵行業前五月利潤情況公布,數據顯示,前五月鋼鐵業利潤幾遭腰斬,降幅達49.4%。與此同時,鋼廠的出廠價“跌盤”,已形成連鎖效應。因高調宣布“養豬”而被視為多元化發展典型的武鋼,日前將今年的盈利目標調低了一半。種種跡象顯示,盛夏時節,鋼鐵業的寒冬正提前到來。
鋼廠調低全年利潤目標
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鋼鐵行業實現利潤522億元,同比下降49.4%。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 275億元,下降11.2%;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利潤201億元,下降68.2%。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35720萬噸,同比增長1.8%,增速同比減緩7.8個百分點;鋼材產量46744萬噸,增長6.1%,減緩6.7個百分點。鋼材出口2725萬噸,增長12.1%;進口696萬噸,下降13.4%。
因高調宣布“養豬”而被視為多元化發展典型的武鋼,日前調低了今年的盈利目標。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表示,將公司全年利潤目標由30億元調整為16億元。由此可見,受鋼鐵主業低迷不振影響,鋼企靠“不務正業”似乎也難以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武鋼在高調宣布“養豬”后不久,又開始殺入電子商務領域,成立武鋼“召之即來”城市服務中心,提供包括快餐、自來水在內的77項產品,可謂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武鋼的折騰也確實帶來了效果。 2011年,該公司非鋼產業的營收達600億元,利潤達20.8億元,占到整個集團利潤的60%左右。
而就在武鋼自降業績目標的兩天后,其與中國燃氣成立的合資公司武鋼江南中燃燃氣(武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武鋼似乎要將“不務正業”逐漸升級。
對此,有行業分析師指出,與其加大副業的拓展力度,還不如認真思索如何在主業上突圍。專家指出,目前,粗鋼產量的增速已經明顯下降,部分品種還出現了負增長,但是200萬噸的日均產量水平相對于需求來說仍然較高。鋼材需求與供給呈現“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現象。事實上,如果鋼鐵公司早一些調整產能,增強內部管理,也許不會陷入“越虧越產、越產越虧”的怪圈。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近期,國際與國內經濟形勢不甚明朗,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采取多元化戰略,對經營的業務進行戰略方向調整、重組,剝離增長乏力的“逆風”行業,通過兼并、收購或直接進入有增長空間的新業務,進行新的業務組合,可以推動企業盈利和股東回報。然而,多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企業可以不斷突破增長瓶頸,用得不好很可能會增大企業風險。事實上,中鋼協相關負責人也曾公開呼吁,在逆境中,鋼企可以涉足更多副業,但也不能“忘本”。
鋼價陷入“跌跌不休”
鋼廠的出廠價“跌盤”,已形成連鎖效應。繼寶鋼率先下調8月份出廠價之后,鞍鋼、武鋼、首鋼等一線板材企業 “一律跟隨”,8月份出廠噸價都全面下調了100至200元。建筑鋼廠家在現貨價加速下跌的情況下,其最新出廠定價也是競相下調,福建三鋼、鄂鋼等鋼廠單次的噸價下調幅度都達百元以上。
有市場人士注意到,“以旬定價”的沙鋼、河北鋼鐵(2.59,-0.02,-0.77%)等廠家的出廠價與市場價的倒掛幅度已超過每噸200元,鋼廠出廠價繼續大幅下調已難以避免。鋼產量的調整還是難以令市場滿意。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7月上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估計在195.81萬噸左右,旬環比下降0.36%。目前盡管多數鋼廠已處于虧損狀況,但鋼廠減產并不明顯,部分鋼廠仍在積極消耗前期高價的原料庫存,產能釋放繼續保持在高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市場報告,現貨鋼市在承受一定的壓力之后,這一壓力正在向鋼廠和上游的礦市等原料市場傳導。在連環效應之下,鋼價可能會有進一步走低的空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