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醫院夾縫求生 難與公立醫院真正同臺共技
受政策鼓勵,不少資本投入民營私立醫院,但發展過程中,卻歷經艱辛,大部分在夾縫中求生存。
最近,中國民營醫院中的“老大”博愛醫療集團,準備在北京籌建一家心胸專科醫院,與其在上海的遠大心胸醫院形成“一南一北”兩大高端心血管醫院。
事實上不止博愛醫療,目前在政策進一步鼓勵下,境外資本、民營資本都嗅到了市場風向標,紛紛加入醫療服務業。6月26日,大陸第一家臺灣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正式開業。
讓社會資本振奮的是今年3月份國務院頒布的《醫改“十二五”規劃》,里面提及“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
不過,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公立醫院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及政府扶持優先權兩大籌碼,占據了九成醫療服務市場。對于民營醫院將來能否整體達到“20%”的市場空間,業內還是打了個問號。到底私立醫院能否推開那扇由來已久的“玻璃門”,走向與公立醫院真正同臺競技的舞臺?
少數人的生意
剛剛開業不久的禾新醫院,坐落在上海徐匯區,設計風格滲透著藝術、小資氣息,軟硬件設施皆非常人性化。每一層樓都設有專門的病人休息區,備有咖啡和茶點,儼然一間小咖啡館。
禾新醫院由臺灣聯新醫療集團投資創建,一期投資1.5億元,建筑面積達15000平方米,有300多名來自兩岸的醫護人員,30 多個科室。
“聯新集團2003年就來到大陸,跟上海的公立醫院合辦了辰新醫院。” 禾新醫院院長張煥禎說,辰新醫院的患者群七成以上是在上海工作的臺灣人,禾新醫院會從辰新分流一部分病人,預計患者群仍以臺灣人為主。
張煥禎也想做本地高端人群的生意。相比上海的公立大醫院,這些外資醫院的優勢就是,有專家團隊,看病預約制,不用排隊。
不過,由于缺乏本地醫保資質等先天優勢,注定只能做少數人的生意。上海遠大醫療集團總裁助理童穎說,在上海有好幾家裝潢豪華的外資醫院,因缺乏足夠的客源,到目前還沒正常運營。“想吸引本地高端病人?等上海的大醫院把特需服務剝離出來還差不多。”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上海的三甲醫院普遍設有特需醫療中心,同時有關科室也提供標準不一的特需病房,此外,干部病房和外賓病房也普遍對外開放。業內人士估計,實際的特需床位數遠遠超過了衛生部所規定的10%的上限。
最近,上海方面已放出風聲,準備把特需服務從公立大醫院剝離出去。不過,“怎么個剝離法,現在還沒有細節。”童穎說。
目前,中國私立醫院系統大抵形成了幾大陣營:一是做的最早最大的民企系,尤以福建莆田幫為主,例如博愛醫療;二是上市公司類,如復星醫藥、愛爾眼科、康美藥業、馬應龍等先后延伸產業鏈至醫療服務板塊;第三是外資醫院,如臺灣臺塑集團的長庚醫院,聯新醫療的禾新醫院等。
“到目前為止,通過對綜合性醫院的管理獲得較大規模利潤的只有金陵藥業。”行業分析師說,金陵藥業2011年凈利潤1.65億,其中宿遷醫院貢獻4500萬,但是其他上市公司投資的醫院要么虧損,要么凈利潤停留在幾百萬到1000萬之間。
博愛醫療廣州現代醫院院長王懷忠說,綜合性私立醫院前期投入太大,回報周期長,至少都要5年以上才能實現盈利,至少要8~10年才能回收投資成本。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