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管制長期化 但2012年藥價難全面下降
過去十年,醫藥行業得到飛速發展,尤其是在2008年醫保覆蓋范圍擴大后,我國醫藥工業藥品終端規模以及銷售收入都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收入的決定因素在于“量”、“價”兩方面,以既往經驗看,醫院診療人次的不斷上升,顯然促進了藥品需求的增長,而醫保制度完善以及社會消費能力的增強,也使得人們的醫療需求得以釋放,因此在“量”的方面,過去幾年一直都得到較好的支撐;“價”的方面,化藥類和生物藥類承受了較大政策壓力,但以量補價之下,依然穩定,而中成藥品種價格上升的因素更明確,可以是單價的上漲也可以是結構性上漲。
由于成本的上漲和大部分中藥價格都不在國家發改委管轄的范圍內,單價上漲容易理解,而結構性的上漲與高價品種對相似療效低價品種替代有關。
高增長持續可能性仍然較大。醫院終端是醫藥市場規模貢獻的主要力量。診療人次的上升伴隨著醫院終端藥品消費金額的增長。
在日本每年的診療人次的下降和常態化的降價使藥品銷售的增長幾乎停滯。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我國近幾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千分之6左右。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34.3%,人口老齡化比率則達到8.9%,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將會翻倍。據統計,我國老年人用藥占總體用藥份額的一半左右。老年人口增加必然帶來用藥市場實際需求的擴容。
未來伴隨我國人民健康觀念的增強和老齡化的加劇,醫院診療人次必然繼續上升。從價格方面考慮,雖然國家對于藥品價格的管制是長期政策,但從2012年來看,由于招標執行周期尚未到來,招標導致的全面降價不會到來,短期企業產品價格壓力不大。
戰術性尋找高增長戰略性布局剛性需求和政策避風港。雖然目前政策變化復雜,但短期對行業的沖擊應該是結構性的,精挑細選還是能從不同終端找到高成長的標的,成為明年上半年戰術性的選擇。尤其是中成藥生產企業,未來藥材價格下降將帶來較好的盈利彈性,也值得關注。
從上海經驗來看,如實行醫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對支付總額實行控制,對于用藥規模增長將會帶來較大影響。藥品市場全面高增長將難以持續,但結構性機會仍存在。
盡管用藥規模大幅減速,但剛需類藥品增速依然得以維持。而從政策面來看,醫療服務行業受到一系列鼓勵政策,是典型的政策避風港。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