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暴跌 2012年市場難言樂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0月,山東的蔬菜批發價格曾經有過一波連續四周下跌的情況,當時菜價總體同比去年下跌了25%以上,其中,生姜、大蒜價格的同比跌幅均超過70%。
雖然12月一些農產品的價格開始進入季節性的上漲通道,但此前價格暴跌的蔬菜上漲空間卻并不明顯。
梅祖平是上海崇明縣供銷合作社的采購員,負責該縣向化鎮150戶農戶的蔬菜采購工作。據他介紹,大白菜從去年0.6元/斤一直暴跌到現在0.05元/斤,采購價格足足跌了九成,保守估算,農戶每畝至少會虧1000元,而他所負責的農戶有3000至5000畝地種植白菜。如果這現象普遍存在,這意味著對應的這群農戶可能會因為白菜的“暴跌”虧損300萬至500萬。
受暴跌行情影響的不僅是原產地的農戶,終端零售市場以及各個流通環節的批發商們也難從低價蔬菜中賺得多少利潤。一名來自浦東南匯的青菜批發商說,現在采購批發最多只能加5分差價,一車5000斤的青菜扣除包裝、人工和物流費用,凈利只剩100元。
調查也發現,已然供過于求的低價蔬菜在市場上的銷量并沒有獲得太多提高,菜販也難以通過加價賺取多少利潤;另一方面,由于人工費、運輸費等成本的增加,廉價蔬菜幾乎“無利可圖”,中間商們也只能通過大量運輸或轉批發其他蔬菜品類的方式來補償自己的損失。
盡管今年農產品“暴跌”行情蒸發了各環節的利潤,但流通的成本卻依然高企。
外地采購批發商趙老板,每年從江蘇海安縣批發大白菜運輸至上海。他算了一筆細賬。總共算下來,1車蔬菜運輸環節利潤只在250元左右,但是通常一輛運菜車進入批發市場的“入場費”都要數百元。
業內專家表示,去年年底以來的蔬菜價格上漲,導致各地政府大力鼓勵農民增加蔬菜種植。“蔬菜等很多農產品本身就存在蛛網模型式的周期,如果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再加大順周期的行為,其價格波動將更大。”
上述專家直言,政府有必要通過收儲或幫助農民疏通銷售渠道等辦法介入農產品供銷市場,并形成一個穩定的產品政策保障農民收入。“所以應該有一個穩定的農產品政策,不應該菜價一漲就狠抓"菜籃子",菜價一跌就任務完成。”
鑒于2011年四季度價格已較全年均價大幅下移,而且棉花、大豆內外盤價格均較預期的底部價格接近,因此未來以擇機逢低買入做反彈為主,而玉米、白糖價格雖然遠在均衡價之上,但受益供需基本面仍偏緊情況,預計2012年將寬幅振蕩、重心明顯向下概率較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