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產能將大幅縮減
受產能過剩影響,國內稀土行業競爭激烈,資源浪費嚴重。為有效保護稀土資源和生態環境,推動稀土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工信部昨日發布《稀土行業準入條件》。《準入條件》從項目的設立和布局、生產規模工藝和裝備、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規定。《準入條件》自7月26日起實施。根據這一新規,將會淘汰20%左右的產能。
據工信部稀土辦公室主任賈銀松介紹,《準入條件》首次從稀土生產規模方面設置了稀土準入門檻,這從根本上反映了內在工業技術裝備的提升。賈銀松表示,提高對稀土企業的準入門檻,不僅是為了避免行業惡性競爭,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我國稀土行業整體生產、經營質量。他預計,在準入門檻提高之后,預計全國有將近20%的產能將會被淘汰。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根據《準入條件》,混合型稀土礦山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20000噸/年(以氧化物計,下同);氟碳鈰礦山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5000噸/年;離子型稀土礦山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500噸/年。禁止開采單一獨居石礦。
此外,使用混合型稀土礦的獨立冶煉分離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8000噸/年;使用氟碳鈰礦的獨立冶煉分離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5000噸/年;使用離子型稀土礦的獨立冶煉分離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3000噸/年。稀土金屬冶煉企業生產規模應不低于2000噸/年(實物量)。同時,以上各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
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準入條件》要求,混合型稀土礦、氟碳鈰礦采礦損失率和貧化率不得超過10%,一般礦石的選礦回收率達到72%以上,低品位、難選冶稀土礦石選礦回收率達到60%以上,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達到85%以上。離子型稀土礦采選綜合回收率達到75%以上,生產用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環保方面,《準入條件》規定,要嚴格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新(改、擴)建項目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三同時”、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制度,生產項目未經環境保護部門驗收不得投產。同時,污染物排放滿足總量控制指標,要完成污染物減排任務。
賈銀松還表示,未來將把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結合起來,對符合規定的可以采取必要的補償,對不符合規定、違背一些規定的要堅定不移地淘汰,做到區別對待。同時,任何新增稀土項目,都必須符合準入條件要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