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養豬業產能出現“階段性過剩”
養豬業
受政府鼓勵養殖等因素的影響,國內生豬供應量攀升,生豬養殖業利潤縮水。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建議農民縮減生豬養殖規模,盡快扭轉生豬產能持續過剩的局面,促進生豬市場價格穩定。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生豬產能過剩只是階段性現象,低價進口豬肉沖擊是目前國內養豬業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截至6月25日的前一周,全國豬糧比價與上周基本持平,為5.79∶1,連續第12周低于6∶1盈虧均衡線,同比下降32.09%,去年第25周達到8.52∶1的歷史性高點。全國自繁自養出欄頭均盈利水平至43元/頭,去年同期第25周達到高點783元/頭,豬市再次呈現暴漲暴跌的怪圈。
供應量放大導致生豬養殖業利潤縮水。美國農業部此前預計,受中國政府鼓勵養殖等因素的影響,2012年中國豬肉的產量將達到5160萬噸,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進口量將達到65萬噸,中國豬肉產量和進口量之和為5225萬噸,而2012年中國豬肉的消費量預計只有5199.5萬噸,供應量超過消費量20余萬噸。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生豬產能不是持續性過剩,而是階段性過剩,是由需求導致的。生豬供應相比去年沒有很大增長,但今年需求很差。隨著今年春節以來人民幣升值,國產生豬的價格比國際上高出三分之一,進口生豬量同期增長1.1倍,這就抑制了市場對國內生豬的需求,而且受國內宏觀經濟影響,生豬需求也不好。”
業內人士表示:“解決這種階段性過剩難題,只能通過抑制生豬進口量。”
北京九州互聯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胡竑邠則認為,現在生豬價格階段性波動的原因是行業信息不透明,尤其表現為供需信息不對稱及生豬存欄、出欄信息不透明。在談到進口生豬對國內生豬市場的影響時,胡竑邠認為進口生豬銷售地分布太過于集中,主要集中于廣州、天津一些大的批發交易市場,胡竑邠說:“其實進口生豬的比例很小,主要是進口到了一些對價格指數影響比較大的地區去了。”
發改委已經啟動包括收儲國產凍豬肉等在內的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據監測,在持續下降4個月后,近期生豬價格出現小幅回升,6月13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平均每市斤7.04元,比上周上漲0.14元,漲幅1.01%,全國超過七成省份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黑龍江、福建、河南、廣東、海南等地價格漲幅在3%~6%之間。
業內人士表示,在畜牧業發展面臨疫情與市場雙重風險情況下,生豬養殖產業應當更快地向現代化發展方式轉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