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庫存危機困擾鋼鐵光伏等多行業
鋼鐵光伏業產能過剩導致價格下滑
據前瞻網獲悉,國內汽車、地產、服裝、鋼鐵、光伏等行業均現庫存危機,需求低迷。伴隨著高庫存壓力的是量價齊跌的無奈。專家認為,要走出這樣的困局并非易事。
鋼鐵業
高庫存成頑疾
當長久以來的產能過剩遇到需求低迷,鋼鐵行業的庫存高得讓人有些觸目驚心。高庫存的背后,則是鋼鐵行業銷售量和價格的齊跌,整個行業遲遲未能走出“極寒冬季”。
原本,4月應該是鋼鐵行業傳統消售旺季,也是庫存下降最快的時期,但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鋼材社會庫存高達1678萬噸,較去年同期高出137萬噸;進入5月后,全國主要鋼材品種社會庫存總量仍高達1672.3萬噸,去庫存速度明顯減弱,銷售壓力較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庫存消耗緩慢與下游需求疲弱有很大關系。“總體來看,因國家4萬億投資而拉動的鋼材需求超常增長在今年已進入尾聲;國內整體經濟轉入調結構階段,GDP由前幾年的兩位數增長,下調至7.5%;下游主要用鋼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減速,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制造業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另外,由于建設投資減速,工程機械產量大幅下降,而歐債危機及貿易保護影響導致國際市場出口減量,再加上前期鋼鐵行業產能擴張,國內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困境短期內難以緩解。” 一業內人士坦言。
更令人憂心的是,面對海量庫存,中國鋼鐵行業“越虧越產”的怪圈仍在繼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4月上旬,國內粗鋼產能創新高,日產量達到203.08萬噸,比2011年平均日產水平增長8.9%。而到5月上旬,國內粗鋼日產量更是創出歷史新高。
“鋼材庫存下不去,鋼市價格就上不來。”一位不愿具名的鋼企高管表示。部分鋼廠一周甚至3-4次下調出廠價。據國內最新市場報告顯示,經過持續的下探之后,部分建筑鋼品種的價格已接近前期低點,鋼廠對后期市場的態度主要也以看跌為主。
光伏業
行業遭遇集體虧損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最大的特點是“兩頭在外”。我國光伏產業排前五名企業的產品幾乎90%以上都是用于出口,而上游的硅料和硅錠生產也在很長的時間內依靠國外的技術。因此,在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不景氣、紛紛加大貿易壁壘的背景下,對外依存度達90%以上的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面對量價齊跌的局面。
這一局面直接導致中國光伏企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庫存高企的嚴峻形勢。2011年,國內光伏產能同比增加一倍,但是實際需求僅僅增加25%。也就是說,光伏組件需求的增長遠遠趕不上產能的增長。經過大半年時間,目前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高庫存問題依然存在。“今年受產品積壓影響,光伏組件產能增速有所放緩,但是需求下跌更加嚴重。光伏企業仍承受高庫存的壓力。”前瞻產業研究院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歐陽凌高表示。同時,價格下跌也令企業苦不堪言。業內人士分析稱,我國主要光伏企業的生產成本很接近,在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過度競爭的局面。“‘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將是行業集體虧損。”事實上,去年年報和最新發布的一季報也顯示,大量上市的國內光伏企業出現了巨額虧損。
然而,在目前形勢下,光伏企業要改變現狀,恐怕還要經過一番努力和掙扎。
對于如何破解高庫存難題,業內人士表示,質量的“質”是放在“量”前面的。這就提醒企業應當將產品質量置于首位,而國內大多數光伏企業恰恰相反,片面追求擴張產能,卻忽視了光伏組件的質量和技術。目前國內光伏組件產能過剩是事實,但是過剩的絕大多數是低端產品,高端產品不但不存在這一問題,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國內光伏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思路,改變過去求量不求質的發展方式,致力于質量和技術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產能過剩的現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