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鋼鐵業產能過剩壓力巨大
第三屆中國鋼鐵規劃論壇近日舉行,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李忠娟在論壇上指出,鋼鐵布局調整陷入兩難境地。
目前我國鋼鐵產能總量過剩帶來巨大壓力。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粗鋼產能已達9億噸左右。2005年以來開工建設的3.57億噸的產能中,未按規定取得國家核準的占79%。
“違規建設的產能未經科學論證,在科學布局、產品定位、裝備、工藝流程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加大了結構調整的難度和成本。”李忠娟說。
早在2009年,中國政府就對鋼鐵行業執行三年不上新項目的嚴格管制。除首鋼搬遷,汶川地震災后重建項目以外,寶鋼湛江、武鋼防城港等沿海鋼鐵基地建設,以及城市鋼廠搬遷等布局調整任務基本未能付諸實施。
“規劃確定的重點結構調整項目不能實施,給盲目擴大的產能留下市場空間。”李忠娟表示,行業布局調整陷入兩難,不調整,則鋼鐵產能與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矛盾無法改善,而調整則有可能導致產能進一步增大,加劇總量過剩。
此外,鋼鐵行業兼并重組亦面臨諸多障礙。2011年底,我國前五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33.7%,前十位占49%。根據工信部《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鋼鐵行業前十家產業集中度要提高至60%。對比近年鋼鐵業集中度增長的年均速度來看,要在5年內提高11個百分點頗具挑戰。
李忠娟稱,在振興和調整規劃實施過程中,中小鋼鐵企業生存空間得到改善,兼并重組意愿不強,而大企業則在跨地區重組過程中受到利稅分配、統計歸屬等體制限制,并面臨歷史債務、人員安置、企業發展等問題。
目前,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正在積極推進重點地區結構調整以及區域性兼并重組,已經推進山東結構調整試點工作,啟動河北等重點產業地區的結構調整。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處長徐文立表示,目前已經起草完成指定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促進優勢大型企業開展跨地區兼并重組。政府將積極推動河北、江蘇等地區的兼并重組進程,開展山東鋼鐵結構調整試點工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