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纖供不應求 價格明顯回升
國家大力推行寬帶中國戰略,希望在2015年實現城市家庭帶寬達到20M、農村家庭達到4M的目標,寬帶網絡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光纖行業的發展。人們普遍認為,作為寬帶網絡建設的基礎,我國的光纖產業將在“寬帶中國”發展戰略中迎來大發展的良機。
然而,當人們真正將目光投向我國的光纖光纜產業時,卻發現情形不容樂觀。雖然我國擁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光纜產業規模,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大而不強的局面長期未能得到根本改變。就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隨著寬帶建設的全面升溫,今年光纖供應短缺將成定局。
從需求方面看,近年來,在我國信息通信網絡持續的大規模建設,特別是3G網絡建設的帶動下,光纖銷量已突破1億芯公里,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消費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在3G建設對光纖需求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寬帶建設對光纖的需求將毫無懸念地大幅度增加,從而帶動光纖市場出現爆發性增長。
在寬帶建設領域,雖然“寬帶中國”戰略的具體落實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運營企業早已開始加大寬帶網絡建設的力度。中國電信的“光進銅退”以及“光網城市”戰略正在加緊實施;中國聯通的光纖網絡建設力度也在加強,寬帶提速試點范圍擴大;而中國移動近年來一直在加強基礎網絡建設的力度,是國內最大的光纖采購商,其下屬的鐵通公司的寬帶接入業務也在不斷推進。這無疑將進一步促進市場對光纖需求的增長。此外,工信部已經將建光網、提速度、廣普及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目標,重點實施寬帶上網提速工程,落實推動中國寬帶基礎設施水平和應用水平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許多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制定相關的寬帶提速目標并承諾給予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這一切將有效加快各地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速度,擴大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規模,直接帶動光纖網絡的發展,拉動光纖市場的增長。
在移動寬帶領域,隨著移動互聯網業務的開展,移動數據量增長迅猛,運營商也將進一步擴大網絡建設,包括3G以及WLAN等網絡建設的規模,以適應業務量迅猛增長的需求。目前,中國移動已經率先開始進行WLAN設備的招標工作,相關工程的建設實施,也將拉動光纖需求增長。此外,各運營商與地方政府簽署的無線城市建設協議對光纖需求增長同樣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因素。
另外,行業專網市場以及三網融合市場對光纖的需求也不應忽視。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日益深入以及三網融合的逐步推進,相關專業網絡的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展,對光纖的需求穩步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介紹,今年光纖需求將出現新一輪的爆發性增長,并將隨著“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而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有關市場專家認為,加上電力等相關行業對光纖的需求,今年我國市場對光纖的總需求會接近1.5億芯公里,將毫無懸念地創出歷史的新高。
那么,我國光纖光纜產業的整體供應能力如何呢?
應該看到,我國的光纖生產能力近年來增長迅猛。相關企業都看好我國光纖光纜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相關廠家也不斷擴大生產能力。2008年,國內光纖產能突破7000萬芯公里,2009年突破9000萬芯公里,2010年突破1億芯公里。從市場供應情況看,2009年,在我國3G網絡建設爆發性增長的帶動下,光纖供應出現緊缺,我國光纖企業相繼擴產;剛剛過去的2011年,受日本地震等諸多因素影響,光纖預制棒供應緊張,光纖供應缺口在500萬芯公里左右。到今年年初,我國光纖生產企業新一輪擴產完成,目前產能突破1.2億芯公里,創歷史最高紀錄。
從我國光纖光纜產業的特點看,由于技術門檻較低,光纜產能明顯過剩,雖然光纖產能擴展迅速,但仍受到光纖預制棒產能的限制。目前,我國光纖生產所需的光纖預制棒,將近50%依賴進口,這也成為制約我國光纖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的短板。今年,我國光纖產能還會有所增長,一些光纜企業開始大規模投資進入光纖生產領域,一些光纖企業也進一步擴大了光纖預制棒的生產能力,但是,這些新的生產能力進入市場還需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光纖預制棒生產能力的增長會受到成本、工藝成熟性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提升。業內人士估計,我國光纖預制棒近50%依賴進口的局面短期內將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我國今年的光纖產能樂觀估計將會在1.3億芯公里左右,與市場需求相比,有1500萬芯公里到2000萬芯公里的缺口,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光纖短缺的跡象,光纖的市場價格也出現明顯回升。對此,盡管相關光纖企業紛紛表示,將做好充分準備,全力擴大生產,滿足市場需求,支持寬帶建設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