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中率低 羊絨行業發展遇瓶頸
國內羊絨產業近年來發展快速,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1 月9 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羊絨衫產品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在109 種被抽查產品中,有5 種產品的纖維成分及含量、頂破強度項目等不符合標準規定。無獨有偶,上海市質監局近期對羊絨衫進行的專項抽查中,也檢出有7 批次產品出現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超標、耐汗漬色牢度偏低等現象。
羊絨制品被譽為高端消費品中的“軟黃金”,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尤其是白領人士的青睞。但從近幾年的監督抽查結果看,我國的羊絨制品總是不盡如人意,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上述一些質量問題。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到羊絨產品的質量?中國羊絨產業發展情況到底如何? 怎樣提高我國的羊絨制品質量?一些業內人士的看法是:原料質量下降、產品大路貨較多、產業集中度低,是制約羊絨產業發展的三大因素。
原料之憂:羊絨從細白漸變粗黑
無論哪種產品,原料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優劣。近年來羊絨產業的上游原料——羊絨質量的總體下降對羊絨制品質量帶來了潛在危險,最突出的表現是原絨纖維細度明顯變粗,白度下降。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部講師胡士杰是最早關注羊絨質量的研究者之一。在他看來,我國羊絨業的資源優勢和加工優勢是目前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難以比擬和取代的。在加入WTO 之后,我國羊絨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目前,世界羊絨年產量約為1.4 萬~1.5 萬噸,而中國羊絨年產量就占1 萬噸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資源大國。但隨著近年來羊絨上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羊絨原料質量出現下降趨勢。羊絨纖維變粗,白度下降,主因就是在山羊絨改良過程中,部分地區以盲目追求產量增長為目標造成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目前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農牧民養殖山羊,其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偏低低;加之受市場、政策等因素影響,波動較大,因而也會帶來一些質量問題。
另外,近年來“ 山羊圈養”等環保政策對于羊絨的產量、質量、成本等也有較大影響。據內蒙古養殖戶姜華成介紹,由于山羊對于植被的破壞比較嚴重,近年來政府采取的退牧還草、山羊圈養等政策雖然有利于保護植被,但卻導致了羊絨質量的下降和價格的上漲,不利于行業整體向更高目標邁進。“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國產的優質無毛絨大量出口,致使國內生產企業缺乏優質資源。”中國進出口商會羊絨分會工程師董進軍認為,羊絨業是一個資源依托型產業,原料的有限性極大地制約著產業的發展,特別是一些規模小的企業,為求得生存或獲取高額利潤,采取降低原料標準,以次充好,減少成本的做法,就不難理解了。因此,重視絨山羊基地建設,調動農牧民飼養山羊的積極性,鼓勵培育優良細絨山羊品種,推廣標準養殖技術,采取對優質無毛絨出口征收出口關稅,制定鼓勵對羊絨制品深加工后再出口等政策,就能避免盲目追求高產而帶來山羊絨纖維變粗的風險,不斷提高原料的產量和品質。
產品之憂:“大路貨”較多
同其他一些國產產品一樣,中國是羊絨制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消費第一大國,但不是強國。主要表現是同質化現象十分普遍,以“大路貨”為主,精品不多,差異化不足,缺乏獨特的個性化賣點。
“ 大路貨”表現之一,大眾化企業較多,成氣候的企業較少。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中國目前有羊絨企業近3000 余家,并且每年都有一批企業投入到羊絨行業中;國外的一些企業也在伺機通過收購或兼并等方式進入中國羊絨市場。但中國這3000 余家企業卻大都名氣平平,真正知名的屈指可數。總體說來,我國的羊絨工業競爭激烈,產品供大于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