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器材產量過剩 未來路在何方
印刷企業申報綠色印刷資格認證除了起到令產業升級的作用外,還有為進入門檻較低的印刷行業提升門檻的作用,優勝劣汰,淘汰過剩產能。印刷企業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目前市場的需要。而供大于求不僅出現在印刷企業當中,在其上游的器材生產領域亦然。
無論是油墨、紙張抑或是版材生產,三大主要印刷用耗材都存在供大于求的市場現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由買方來決定市場,即使各種成本上漲,卻難以使售價也跟著上漲,否則就會換來死路一條。各個企業也只能繼續著較低利潤率的現狀。某些大型的生產企業在原材料成本突然上漲的時候,為了維持聲譽,堅持給客戶供貨,卻獨自承擔著虧損,賣得越多虧損得越多。也許有人會不相信,但這是在印刷耗材市場上千真萬確存在的事實。這情形猶如印刷企業為了留住客戶,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印刷工價卻不升反降。
就個體而言,這種競爭的結果也許是可以暫時生存下來,躲過一時的危機,但利潤越來越薄,只能讓企業疲于維持簡單的重復性生產,根本無力進行擴大再生產,更別說研發新的技術了。于整個產業而言,這是病態的、不健康的,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數字化技術以及政府的有力政策的引導可以成為淘汰過剩耗材制造產能的有力手段。
隨著國內企業對CTP設備和CTP版材生產能力的從無到有,質量從低到高,生產企業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產量也在迅速上升,數字化技術帶領著版材市場從低端、拼價格的“紅海”競爭進入到數字化、高質量、高穩定性的“藍海”競爭中,有實力的企業脫穎而出,不積極轉型進行改變的企業也將隨著舊的生產方式必將遭到淘汰。
無論如何,供大于求的局面最終只能交給市場進行調整。隨著我國印刷業由大國向著強國邁進的同時,優勢企業的管理能力、研發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借助政府有力政策的積極引導,還有市場的充分競爭,令優者更優。之后,無論是耗材生產方,還是作為使用方的印刷企業以及消費者,對市場的認識都更加成熟。當優質、綠色的印品成為大家的共識后,低端、低質的過剩產能必定自然消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