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矛盾凸顯 銅版紙企業承受巨大壓力
低碳經濟的發展、行業產能過剩再加上國際貿易摩擦加劇,讓國內造紙企業感受到沉重壓力。
據海關統計,2011年1-10月,廣東省累計出口銅版紙1.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37.3%;價值1319萬美元,增長28.5%;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979.1美元,下跌6.4%。
一、2011年1-10月廣東省銅版紙出口主要特點
(一)10月份當月出口量大幅增加,出口均價略為下滑。2011年上半年廣東銅版紙月度出口量持續增加,至6月份升至1498噸后逐月回落,至10月份出口量激增,10月當月出口量為1975噸,同比增加65.6%,環比激增1.8倍。出口均價平穩運行,10月份略微下跌,當月為每噸927.8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跌2.4%和9.3%。
(二)加工貿易出口為主,一般貿易出口大幅增長。2011年1-10月,廣東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銅版紙8644噸,增加12.5%,占同期廣東銅版紙出口總量的64.2%。此外,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4772噸,增加1.3倍,占35.4%。
(三)主要出口至香港市場。2011年1-10月,廣東省對香港出口銅版紙9248噸,增加15.3%,占同期廣東銅版紙出口總量的68.6%。此外,對蒙古和東盟分別出口2081噸和1270噸,分別激增6倍和1.6倍,分別占15.4%和9.4%。
(四)私營企業為出口主力。2011年1-10月,廣東省私營企業出口銅版紙10285噸,增加59.3%,占同期廣東銅版紙出口總量的76.3%。此外,國有企業出口2001噸,增加8.1%,占14.9%。
二、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美歐對我國銅版紙實施“雙反”恐成趨勢。2010年3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初裁決定對中國輸美銅版紙征收大約4-13%反補貼關稅,同年9月,美國商務部終裁認定中國產銅版紙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同年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對自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征收“雙反”關稅。2011年5月14日,歐盟委員會就“對華銅版紙反傾銷反補貼案”做出終裁,裁定對中國企業征收4-12%的反補貼稅率和8-35.1%的反傾銷稅率,這是歐盟首次對中國產品動用反補貼措施以及“雙反”措施。一方面,歐盟訴諸反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美國鼓舞。美國在2006年就率先打破不對“非市場經濟體”實施反補貼的長期政策,由此觸發時任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2007年的改革建議,要對歐盟奉行已久的“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的原則打開“缺口”。另一方面,中國銅版紙在歐盟市場上所占份額不超過5%,所占份額十分微小,但歐盟卻大動干戈,這表明歐盟對華貿易救濟政策正在發生改變,從單一使用反傾銷轉向更多地使用反補貼。按照中國入世時的承諾,最晚到2016年,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條件將自動失效。反傾銷將不再會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壁壘,而相應地,對中國補貼的質疑和責難就會多起來。反補貼與反傾銷最大的不同在于,反補貼將中國政府列入調查范圍,使政府政策和體制遭受質疑。除了給企業造成影響外,也會影響政府政策的實施。
(二)國內產能過剩,供過于求矛盾凸顯。近年國內銅版紙新增產能迅速釋放,產能明顯供過于求。2009年我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紙與紙板生產國;2010年國內紙及紙板生產企業達3700多家,產量為927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3.5%,其中銅版紙產量為540萬噸,同比增長8%。與此同時,2010年國內紙與紙板消費量僅為9173萬噸,其中銅版紙消費量僅為470萬噸。在2011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銅版紙生產線已被列為限制類。產能過剩直接影響行業利潤,10月國際紙漿價持續下降,截至11月1日,NBSK歐洲市場美元報價比上月跌4.62%,BHKP歐洲市場美元報價下跌9.27%。而由于造紙行業產能過剩且集中度低,10月銅版紙市場國內銷售價格隨國際原材料的價格下降而下降,毛利率難有改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