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市場常能過剩 汽車產業鏈受波及
前兩年,由于車市井噴,國內諸多車企都迅速擴大產能,不少企業一上就是幾十萬輛。但今年以來,國內車市腳步明顯放慢,而且,企業、品牌分化明顯。
目標難實現
據統計,前三季度26家車企乘用車總銷量778.48萬輛,未完成的銷量超過30%,這就意味著,2011年第四季度的任務非常艱巨。
但是,從今年市場走勢來看,第四季度并不樂觀。
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11月份乘用車銷售與上月比,微客增速明顯,但同比降幅還居前;轎車同比略降,MPV和SUV保持兩位數增長。1-11月乘用車累計銷售低增長,但高于汽車總體2.7個百分點,轎車穩定增長,MPV和SUV快速增長,微客仍處下降態勢。
全年乘用車產銷距上年1389.71萬輛和1375.78萬輛,分別差77.44萬輛和65.42萬輛,就目前產銷走勢看,全年達到上年水平并有望3%-5%的增長。
股市的持續低迷,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下滑,同樣讓整個社會的購買力與熱情不斷下降。可以說,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長將維持目前這種產銷狀況,甚至還有可能惡化。
低增長蔓延
如果大多數汽車企業完不成年初制定的預期目標,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呢?
按照2010年1800萬輛的產銷數據,2011年增長10%的話,就是2000萬輛左右。但是由于2010年同期增長都在30%以上,因此,假如每一家汽車企業還是按照30%的增長率來制定2011年的產銷規模的話,那么2011年的產銷規模應該在2300萬輛以上。
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監測顯示,11月份國產汽車價格比上月下降0.16%,較去年同期下降1.19%。乘用車價格穩中下降,環比下降0.10%,比去年同期下降1.88%。
業內人士認為,一家汽車企業的產能過剩,可能只會累及一家汽車企業,但是整體的市場出現過剩,那么就會出現汽車產業的系統過剩。這種過剩,將不僅僅涉及到整車生產企業,同時也將影響到大量的汽車配套生產企業、汽車經銷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