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產能過剩突出 我國缺乏大型流通企業

我國流通企業規模遠不及國外巨頭。雖然我國大型流通企業近年來實現了高速發展,百聯集團、國美電器、蘇寧電器、大連大商集團、農工商超市集團已入榜2010年全球零售企業250強,但國內流通企業尚不能與國際跨國流通巨鱷相抗衡,市場銷售額、經營業態、門店數量等都與世界大型流通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在2010年“全球零售企業250強”中,我國最大流通企業百聯集團位居第90位,零售額為100.9億美元(包含非零售業務收入),僅相當于沃爾瑪的1/40、家樂福的1/12、麥德龍和特易購的1/10。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2010年“全球零售企業250強”中,美國企業入榜84家,沃爾瑪穩居全球第一,美國零售企業銷售額達15733.6億美元,約占全球250強銷售總額的42%。法國零售企業入榜13家,銷售總額達4086.1億美元,約占全球250強銷售總額的11%。德國零售企業入榜19家,銷售總額達4544.4億美元,約占全球250強銷售總額的12%。而我國零售企業僅入榜5家,零售總額為350.7億美元,僅占全球250強銷售總額的2%。
雖然從表面上看,流通企業多元化發展已成為主導趨勢,國際上許多流通企業的經營范圍十分廣泛,從大型綜合超市到便利店一應俱全,但是國際大型流通企業成功的多元化并不是與企業主營業務毫不相關的粗放型的擴張,而是專注于流通功能的橫向或縱向的業態組合。世界絕大多數大型流通企業都專注于主營零售業務,2008年全球前10強零售企業的零售額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均在97%以上。
我國大型流通企業非相關多元化現象普遍。外延式擴張是大型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主要手段,非相關多元化擴張占絕大多數,房地產行業對大型流通企業具有較大吸引力。根據對2006年中國零售百強企業中的國內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1996年~2006年間51家樣本企業中,主營業務收入僅限于零售業務內的樣本企業只有5家,僅占樣本總量的9.8%;主營業務收入包含過相關多元化業務和非相關多元化業務的企業較多,分別有32家和35家,占樣本總量的62.7%和68.6%。
國際大型流通企業縱向一體化傾向明顯。在縱向分銷關系中形成與制造商相對穩定的交易關系,使流通終端具有壟斷勢力。以沃爾瑪、家樂福為代表的外資零售企業,以連鎖方式建立了公共管理的經營模式,由于其駕馭國內外兩個市場渠道的運作能力使其采購優勢得到發揮,實現了跨地域全球集中采購,達到從供應鏈源頭鉗制競爭對手,控制貨源,壓低采購價格,提高價格操控能力,使通道利潤最大化。我國流通企業的縱向整合能力有待提高。我國流通企業縱向一體化程度不及外資企業。根據對2006年中國零售百強企業中的國內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1996年~2006年間51家樣本企業中,實施縱向一體化擴張(批發業、消費品制造業)的企業只有5家,占項目總量的比重僅為3.33%。
面對我國突出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建立我們自己的“沃爾瑪”成亟待解決的問題。政策傾斜是必然舉措,對國內規模成長較快的企業給予鼓勵,同時拓寬流通企業的融資渠道,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