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擴張致產業紊亂 1/2光伏產業得關門
雖然現在還在眾志成城的抗擊美國光伏企業提出的"雙反"申訴,恐怕不久之后中國光伏企業之間又將面臨殘酷的國內光伏市場廝殺。
不過,在過去12個月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價格大幅回落,使得太陽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實惠。希望這能幫助維護倚靠再生技術,抵消最近削減太陽能補貼的障礙。
對于太陽能發電的投資,以減少他們能源消費賬單的業主,太陽能發電系統平均每千瓦時的價格要低28%。據太陽能指南的數據顯示,消費者支付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的平均費用是4,445.95英鎊每千瓦時,在2011年10月,這個價格下降了27.87%,為3,206.96英鎊。
由于光伏市場結構太不合理,過分依賴國外市場,導致中國光伏企業數百家,八九成都是靠國際市場銷售,特別是歐洲市場。數年來,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諸多中小企業,他們自己在深入研究太陽能產品在中國大城市以及農村地區如何大規模推廣應用上都乏善可陳。哪怕是最熟知的光伏玻璃幕墻,談了這么多年,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幾乎沒怎么運用到新建樓宇和樓宇改建中去。試想,大家一頭熱地夢想到歐美淘金,又絲毫不顧及國外市場的波動風險,不潛心開拓國內市場。
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經濟發達,資本逐利的必然;另一方面,也與各地地方政府發展新能源產業積極性過熱有關,這種現象,曾經在多個行業出現。但認為,光伏產業近年來產能過?,F象尤甚,其中還與國內外風投不斷跟進有關,這讓每個光伏公司都抱著到國外資本市場圈錢的動機。采訪過幾家民營和中小光伏企業,他們“言必及納斯達克”,都想著“不管企業效益如何,到海外上市圈了錢再說”。正是這樣,讓中國光伏產業的泡沫越吹越大,泡沫破滅之時,必然波及更廣,傷害更深。這一點,是任何一個被風投關注的高新技術行業都要警惕的。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由于歐債危機導致歐洲國家太陽能市場萎縮,再加上中國國內市場的無序競爭和產能擴容,光伏產業收益近幾個月直線下滑。在美國上市的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無錫尚德等中國光伏龍頭企業,今年以來虧損嚴重,股價下挫70%以上,無錫尚德目前股價只有2美元左右,而它的股價最高曾經達到過85美元。更讓人擔憂的是,2008年我國光伏企業還不足100家,至今已膨脹至500余家,眼下國內的產能估計已經達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預計才達到21gw,也就是說,即使全球都用中國的光伏電池,中國還是有1/3-1/2的產能要放空,工廠要關門。
如此以來,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而太陽能光伏行業也將經歷一次轉型“陣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