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進口預計負增長 市場進入冰谷時代
伴隨著最近幾日全國普遍高溫天氣,而深陷“三公消費”政策泥潭的中國葡萄酒市場,卻難以與“熱”為伴,整個市場陷入“冰谷時代”。
數據顯示,去年進口葡萄酒從前幾年的30%以上的增幅,回落至9%,今年估計已經成為負增長。國產葡萄酒也出現了4%的增幅現象。調查發現,葡萄酒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落千丈的形勢,有的店面直接關掉了,有的還在銷售三年前的陳貨。
商超酒莊,高端進口葡萄酒迅速下架
從濟南多家名酒酒莊和大型超市發現許多酒莊冷冷清清,有的甚至關門歇業。曾幾何時,裝修豪華的貴族酒莊、富隆酒窖早已人去樓空。
在英雄山路的一家酒莊,可以看到,前來購買紅酒的消費者寥寥無幾,有的只是轉一圈就走了。與前幾年的消費者蜂擁而至的火爆場面形成巨大反差。“現在紅酒受大環境影響,銷售一路下滑,經常沒有生意,像我們這樣硬撐的實體店越來越少了,我們也在考慮轉型,轉到網絡銷售。”負責運營酒莊的張總說道。“前年進的酒,現在還沒有賣完,當時紅酒銷售的火爆讓許多做白酒生意的也跟了進來。進來之后才發現遠沒有想象的那般美好。”
在歷下區窯頭路的一家大型連鎖超市,排列整齊的兩排紅酒柜臺,只有角落里一個貨柜擺放著幾瓶中低端進口葡萄酒,價格多在200元以下。搜尋一圈,沒有發現拉菲、拉圖等名莊酒字樣。國產葡萄酒貨架上,華東、張裕、長城、威龍等品牌的紅酒各種系列一應俱全,顯然這里已經成為國產葡萄酒的天下。銷售人員表示,如今,100元到300元的國產紅酒賣得最好,大多用來家庭消費,進口高端葡萄酒已經少有問津。
盲目入市,違規操作導致混亂
很多人對葡萄酒特別是進口葡萄酒存在諸多誤解,就是只要不是名莊出來的,價格的定位,大家都沒概念;酒是不是灌裝的,也不能鑒定。因為很多酒商都喝不出來價格,全憑公司自己去定價,一旦自己定價,那么喝起來不怎么樣的酒就定很高,有些好酒又定得偏低,如此一來,價格就擾亂了整個市場。
要讓一個公司保持正常運作,除了要了解所運營產品的市場地位,還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然而很多企業在涉足葡萄酒之初,看中的只是葡萄酒的利益,對于今后如何去運作都沒有考慮清楚,盲目入市,最終使公司面臨滅亡的困境。
幾家葡萄酒經銷商,有的由于資金不足,只能選擇低端價位的進口葡萄酒,想要打開低端市場。但是由于后期資金流通出現問題,加上資源的匱乏,最終關門歇業。還有一些資金雄厚的,花費上百萬元的投入,結果產品卻很難賣出去,一個月的營業額就幾千元,而且還是身邊的朋友買的。 “很多做紅酒經銷商的,大都追求一個短平快,依靠各種大客戶及團購渠道,把價值最大化,進口酒在公海或者拉到國內灌裝,隨便貼個標簽,利潤就達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一位曾經做過紅酒經銷商的業內人士如是說。“大部分酒商都是屬于在入市之前沒有仔細考量過進入葡萄酒市場后該如何去運作,也沒有掂量過自己能否運作的了,盲目追求利潤,急功近利,最后使公司面臨困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