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煤真難 煤炭行業十年黃金期結束
煤炭行業最近日子不好過
在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產能過剩,進口煤強勢沖擊之下,曾經風光無限的煤企利潤大減,開始過窮日子,貿易商更是舉步維艱,難逃破產命運,煤炭行業迎來了十年以來最嚴峻的時刻。
衰不見底
煤炭貿易商張文正為一船內貿煤交易焦頭爛額。
“一船4500大卡的動力煤,進價447元(人民幣)/噸,報價435元/噸,電廠都不愿意接貨。”張文,這個在煤炭貿易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江湖,一臉躊躇,“我們不知道市場的底線在哪。”
目前,張文所在企業15萬噸煤炭庫存已經損失300萬元。為減少損失,他們甚至有低價拋售的打算。
幸運的是張文還能夠找到接貨者,更多貿易商只能眼見虧損、關停,甚至破產。
因煤炭貿易虧損,廣東藍粵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藍粵)位于廣西防城港的煤炭已被貸款銀行封存,準備評估后拍賣。熟悉情況的人士稱,僅港口堆存費就欠賬將近3000萬元。廣東藍粵是珠三角地區排名前五名的煤炭貿易商,以煤炭采購、儲運、銷售、航運為主,并在山西、內蒙古擁有煤炭資源。
坐擁煤炭資源的重點煤企的業績也是飛流直下。根據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國內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盈利能力明顯下降,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均創5年最低,33家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增長率為負值;33家凈利潤增長率為負值,占全部煤炭上市公司85%。
2013年一季度,煤企利潤繼續下滑。神華凈利110.65億元,同比降1.3%;中煤能源凈利16.55億元,同比降37.8%;大同煤業歸屬于公司股東凈虧損為2.99億元,本部虧損4.49億元。
更要命的是,煤炭疲軟狀況并未見底,并且看不到任何利好因素。
本輪煤炭市場震蕩最早始于2012年5月。秦皇島港口庫存從560萬噸暴增至946萬噸,煤價港口價格也從800元/噸高位跌破700元/噸以下,2012年冬季儲煤期出現小幅回升后,繼續進入下行通道。
最新一期價格指數(2013年5月8日—5月14日),環渤海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報價612元/噸,比前一期報告周期下降了1元/噸。據記者了解,盡管港口報價在612元/噸,但實際一些成交價格已經在600元/噸以下。
所有人都在驚呼:煤炭十年黃金期正在終結。
談判對手強勢回歸
對張文這些大型煤炭貿易商而言,2013年的行情更像是“溫水煮青蛙”。張文所在貿易企業所轄的5000噸船已經停運,不敢再接貨。但為了穩住鐵路發運量,只有跑關系尋找固定接貨單位。
一次交易中,張文發現一噸煤只有2元的價差,除去港口堆存費、管理費、人工費,注定虧損。“如果不接貨,鐵路計劃將被取消。看電廠臉色行事,即便虧損仍希望穩定基本的交易規模。”張文說。
和張文一樣,很多貿易商都抱著市場好轉的期望。
遺憾的是,煤炭行業的利好因素遲遲未到,入夏后水電將擠占煤炭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電力、鋼鐵等用戶在談判桌上的態度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硬。
在4月中旬一次煤炭企業市場信息交流會上,山西陽泉煤業銷售負責人發現,與鋼企談判舉步維艱,價格主動權已經不再掌握在煤企手中。
“前幾天與鞍鋼集團談判,鞍鋼態度十分強硬:如果不準予合適價格,就拒絕接車。3月中旬,陽泉煤業承諾為鞍鋼降價50元/噸。4月1日起,鞍鋼采購部門直接要求降價100元/噸,不再給談判的機會。其他鋼廠認為,每次每噸降價50元根本無濟于事。”上述山西陽泉煤業銷售負責人稱。
煤企與電廠的博弈則更為戲劇性。在煤炭供應緊張時,電廠甚至派出黨委書記組織燃料采購,并負責請客埋單,一杯酒一車皮煤曾經是一個再經典不過的行規。
現在,二者關系迅速逆轉——價格主動權由煤炭重新回到電力。
“山西省屬煤企4月份長協實際執行價格比合同價下調了30-40元/噸;本月中煤平朔精煤出礦價下調15元/噸,是近兩年來月降幅最大的一次。山東區域電廠5月份電煤到廠接收價將普降20元/噸。”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一位山西公司負責人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五大電力集團均提出降成本、降庫存策略,其中華能集團更提出“確保公司標煤采購單價保持最低”。
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數字顯示,截至3月末全社會煤炭庫存接近3億噸,電廠庫存在20天以上。要知道在2004年煤電油氣緊張之時,全社會煤炭庫存不足1億噸。
“電廠存煤爆滿,想擋煤也擋不住,只有出臺背離市場價值的價格。”上述五大電力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說,“不過,電廠越是限購擋煤,供應商越要削尖腦袋賠錢供煤。”
內有產能過剩,外有進口煤沖擊
經濟下行之下,煤炭行業正內外交困。
盡管煤炭行業協會以“產能建設超前”代替“產能過剩”,但煤炭產業十年爆發式增長的后遺癥已在不斷侵蝕行業的軀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