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高速擴張存隱憂 創新不足受困擾
2012年,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實施將我國光通信產業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工信部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我國新增光纖到戶覆蓋家庭超過3900萬戶,提前超額完成全年3500萬戶的目標任務,全年光纖到戶覆蓋家庭累計已達8400萬戶。
在此之下,光纖光纜產業再度迎來供不應求的利好局面,ODN產業規模迅速擴大,GPON/EPON集采規模擴大化并重點指向FTTH應用,100G技術通過驗證并逐步進入商用…國內的光通信產業、市場規模都獲得突破,同時引領全球光網絡市場的發展。
市場規模的擴大化在提振產業信心的同時,也讓整個中國光通信產業“大而不強”的本質愈發顯著。尤其是國內光通信產業在技術創新上的乏力,使其只能跟隨他人的步伐,而無法實現真正創新。
大而不強的尷尬
CRU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市場繼續強勁增長,從2011年占全球份額的46%增長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49%,預計2013年中國光纖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時在CRU的市場份額統計中,烽火、亨通、中天等廠商都已經進入全球線纜市場份額前十之列,國際市場越來越重視中國線纜市場的拓展。
與此同時,相關報告也指出,中國的FTTx市場正以42%的年增長率快速擴張,遠超亞洲其他地區和歐洲地區,已成為全球FTTx市場的主導,預計2016年,中國將占全球FTTx市場50%的份額。
雖然國內的線纜企業在市場份額上占據領先優勢,但是其市場主要集中于國內市場,海外拓展非常有限,相比康寧、藤倉等國際線纜行業巨頭,其差距仍然非常明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線纜產業依然處于光纖反傾銷的政策保護傘下發展,真正具備與海外巨頭一較長短實力的廠商仍屈指可數。
跟隨導致差距長期存在
從技術創新來看,國內光通信企業近年來雖有一些技術創新,但以改進、提高為主,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視之為創新。他解釋說,光纖光纜的核心在于制棒層面,然而這方面的技術都是國外的專利;部分企業在PLC等光器件層面實現了一些突破,然而海外廠商很早就攻克,但是原創性東西卻不多。整體而言,國內的光通信產業發展跟進居多,原創性技術創新太少。
從整個光通信產業的發展來看,市場規模擴大化的背景下,主流設備商的盈利危機也開始顯現。尤其是2012年,通信廠商自上而下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利潤下滑,市場低價競爭的問題進一步凸顯。在這一背景下,國內企業如何實現良性發展難以言明。
我國光纜的質量問題一直被業界所詬病。近些年來,光纜的價格不斷下降,現在1芯公里的光纜價格只有100元左右,與十幾年前的光纜價格相比相差幾十倍,同時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升,光纜產業已進入微利時代,降低質量、縮減成本也成為很多線纜廠商的選擇。在這一背景下,真正能夠在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的廠商已為數不多。
不僅如此,一些技術領域的投入成本過高,也讓很多企業望而生畏。此前國內某家大型光通信企業高層對記者坦言,這個投入成本過高,投資回報率卻存在不確定性,企業層面很難下決心投入研發。
進入海外市場以后,將會面臨專利上的諸多糾紛,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廠商的專利意識比較薄弱,同時國內市場在專利保護上相對單薄,而進入海外則將面臨挑戰,一方面是識別已有的產品專利,或者選擇繞開,或者購買其專利;另一方面則是對于自主知識產權該如何保護。這兩點對于國內廠商而言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這也是走出去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