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產量庫存連降多月 9月供求態勢或逆轉
國內柴油庫存在連降4個月后,近期或收止,此前,柴油產量也是連續三個月同比下降。
9月11日,業內分析師和相關人士表示,維系了大半年的柴油供過于求的關系可能逆轉,柴油供需缺口在9~10月如果繼續拉寬至80萬噸~100萬噸,就潛伏著演變成前兩年的全國性油荒局面的危機。
不過,昨日(9月11日),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迎來今年第四次上調,其中,柴油上調540元/噸,利潤空間的增長顯然有利于中石油、中石化煉廠擴大油品供應,從而緩解市場短缺,避免再度出現上述危機。
庫存連降多月
據統計局最新數據,國內8月份柴油產量1374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0.5%,這也是柴油產量自6月份開始連續第三個月同比下降。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速降至2009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原油進口量也降至22個月低點。
對于產量的下降,分析師表示,6月份,石化雙雄煉廠檢修比例占到7%,是年內檢修最集中的一個月。而8月,石化雙雄因檢修導致原油加工損失量占到其煉廠煉能的比例為2.68%,預計9月檢修比例還將提升至4%左右,10月份,該比例回落至1%~2%,所以,9月份基本是國內主營煉廠檢修的第二個高峰期。
此外,石化雙雄的柴油庫存也是連續4個月下跌。目前,中石油在部分地市的銷售公司已經出現低庫存供應偏緊的狀況。
今年二季度初,國內柴油需求恢復嚴重低于市場預期,導致兩大公司一度出現高庫存壓力,市場供過于求打壓柴油價格不斷大幅下跌。5月份,中石化、中石油明文規定要求各省市銷售公司停止一切外采,且降低煉廠開工率減少配置計劃,盡可能降低銷售公司的柴油庫存。
“宏觀經濟的變化主要對柴油消費產生了很大影響。”分析師說道,“今年,國內宏觀經濟的減速,國內基本建設、出口、公路車流量這些經濟指標大幅下滑,柴油下游需求也在減弱”。
供過于求或在9月逆轉
雖然今年國內柴油需求一直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困擾,在需求開始恢復的二季度并沒有達到市場預期。但9~11月份是國內柴油傳統需求旺季。
業內人士稱,盡管沿海市場以加工出口貿易的工業,和華北的工礦企業對柴油需求表現可能不太樂觀,但國內內陸市場一些剛性的基礎建設和運輸等在年底仍會有不錯的支撐,在工程基建、工礦、交通運輸及農用支撐下,柴油需求有所提升。
專家分析,如果不考慮柴油進口,國內的柴油庫存在未來三個月會在20天左右水平,和去年同期的18天庫存水平相比,柴油仍有可轉移庫存彌補供應的空間。不過如屆時煉廠供應出現臨時性的短缺或配售不到位,不排除個別地區出現短暫的資源短缺情況,這個缺口預計在80萬噸~100萬噸左右的水平。
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中石化、中石油9月原油結算價環比漲幅超過10%,使得其煉油成本出現攀升。成品油零售價上調后,煉廠汽柴油出廠價亦將同幅度走高,如調整500元/噸,其漲幅將控制在6%。
中石油、中石化利潤空間的增長顯然有利于煉廠擴大油品供應,從而緩解市場短缺,應付秋季農忙旺季來臨,避免后期出現資源流通緊張。
分析師認為,按照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公式計算,如果排除煉廠煉油利潤因素,此次汽柴油零售價格調整的理論漲幅和國家執行的漲幅完全一致,且這次上調價格和8月10日調價一樣,在調整的時間點上仍沒有延誤。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石化煉油損失擴大到185億元,中國石油也計入230億元的煉油損失,此次進一步提高零售價對于國有企業實現盈虧平衡是必要的,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他們的利潤壓力,并促使他們把產量提高到高于政府目標的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