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虧損上百億 中鋼協呼吁以產頂進政策救市
恢復可能性不大
工信部相關人士表示,2005年取消“以產頂進”政策,反映國家不鼓勵鋼鐵產業通過簡單的出口數量增長來開拓國際市場,也是政府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的大趨勢所致。
“從目前國家出口政策的總方向看,恢復‘以產頂進’可能性不大,不符合國家整體經濟利益。”一位央企鋼材貿易負責人表示。
上述央企鋼材貿易負責人進一步表示,2005年以前,“以產頂進”還承擔了為國家節約外匯的任務,但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豐富,“以產頂進”在創匯方面的優勢漸失。
雖然對鋼鐵企業自身來說,“以產頂進”能提高價格競爭力,增加鋼材訂單,但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并不大。李新創表示,現在我國每年進口鋼材1500萬噸左右,其中符合“以產頂進”的鋼材約為700萬-800萬噸,而去年我國鋼材總產量約為8.8億噸。
另外,“以產頂進”雖然從形式上看并不明顯違反WTO原則,但實際上是一項進口替代政策,屬于法規的“灰色地帶”。盛志誠認為,在我國鋼鐵業頻遭國外“雙反”的背景下,“以產頂進”不能保證不會遭到國外企業的起訴。
“以產頂進”備受市場質疑的一點是,被列入頂進名單中的企業,絕大部分為國有鋼鐵企業,其中70%為上市公司,甚至包括一些淘汰落后任務較重的地方虧損國企。
“這個范圍的界定讓人看不清楚。”盛志誠表示。對此,中鋼協方面沒有正面回復。
政策救市的前奏
爭取“以產頂進”將成為我國鋼鐵業呼吁政策救市的前奏。
張長富說,目前,中鋼協正在匯總鋼鐵企業面臨的具體困難,并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
中鋼協會長、首鋼董事長朱繼民表示,希望能通過結構性減稅來緩解企業當前的困難,除了以產頂進,還建議對企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組等工作給予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據張長富介紹,會員鋼鐵企業上半年財務費用支出同比上升了37%。“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銀行資金一是用不起,二是用不上。主要表現在:貸款利息支出過多;貼現利息支出較大;貸款較難貸,尤其是中長期貸款。”
國內鋼鐵企業財務費用持續上漲,令中鋼協副秘書長屈秀麗感慨,中國鋼廠不僅在為海外礦山打工,而且還在為國內商業銀行打工。
張長富對表示,下半年,隨著一些支持政策出臺,鋼鐵企業的整體經營環境有望好轉。
不過,盛志誠認為,鋼鐵行業的頑疾無法通過政策救市完全解決,在過去四年里,國內鋼鐵業已經錯過一次機遇,這次只能靠自身改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