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之死
高速發展的團購業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大批團購網站開始倒閉。日前,報告顯示,截止6月底,國內團購網站數量約計2976家,較上月再度減少20家。共計開團為20.6萬期,成交額約16.7億元,購買人次約3683.8萬。同比去年6月份,依次增長689.3%,119.1%和79.3%;環比5月則分別為:開團期數猛增66.1%,成交額下降5.6%,購買人次下降8.1%。與年初業界預測全年200億元的全年目標相比,上半年不到98億元的總成交額只能說是勉強過關。
盡管6月份不到18億元的整體業績,顯示出團購行業的增速遭遇瓶頸,但半年近100億元的總銷售成績讓團購行業略有一些欣慰。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與去年同期數據比較,今年上半年國內團購成交額約增長184%,購買人次增長154%,開團期數增幅最大達647%。
但同時令人擔憂的是,消費者對團購的激情確實在逐漸褪去,與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期團購成交額為3.7萬元相比,今年上半年僅為1.4萬元,團購單品的“吸金力”下降不止一倍。消費者對團購的興趣,也伴隨商戶們在不同團購站上的頻繁走穴而減弱。盡管月平均購買人次從去年上半年的1495萬人次增長為今年上半年的約3800萬人次,但按每期團購取平均值的話,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期團購有973人次購買,今年上半年則僅為327人次,迅速下滑至三分之一的水準。
除了購買人次和每單成交額上的衰退外,團購價格的悄然上浮,也是消費者對團購不再瘋狂的又一個原因。統計報告顯現,今年6月的團購生活指數為123點,比5月又繼續上漲4.63%,是自去年7月份以來團購價格最高的一個月。
對于上述變化,團購消費專家、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分析指出,這一方面消費者不僅僅滿足目前的團購模式而有了更主動的消費要求,比如希望團購活動的售賣及預約時間都更加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團購網站也在試圖淡化每天必須上新單的傳統印象。
分析指出,團購網站在下半年的轉型不可避免,各家網站在運營策略上也有了不同的方向,美團、窩窩這樣的大型團購網站仍然會追求“規模效應”,與京東等大型電商網站的思路類似,通過整體壓縮各個環節的成本,力求以總體的規模優勢獲得市場上的品牌溢價;而像滿座網、嘀嗒團等團購網站則更重視“每一個分站、每一根柱子”的扎實,甚至是每個單子的盈利水準都力求達標。此外,各家網站在流量獲取上,也積極找尋外部電商網站的支持,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京東、當當、1號店等電商網站都已經或者正在考慮與團購網站合作開設團購頻道。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團購網站仍然以優惠作為主要趨勢,但由于電子優惠券在國內并不被看好,將團購和優惠券混為一談,或許將僅有的一點吸引力也丟失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