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生死劫:國內企業面臨歐洲“雙反”危機
生死劫來臨?
雖然美國“雙反”案件使得中國光伏企業被征收了更高的關稅,但是這并沒有給中國光伏行業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但如果歐盟此次一旦立案,這對中國光伏企業帶來的打擊比美國‘雙反’帶來的影響更大,這從各大企業的市場銷售比例就能分析得出。”陳卓表示。
根據2012年最新數據顯示,從各品牌2012年第一季度的出貨結構看,歐洲市場依然是份額最大。以各企業光伏組件出貨市場為例,尚德電力占44%、英利占65%、天合光能占89%。
因此,陳卓表示,美國的“雙反”讓我們丟掉了一個小市場(中國各光伏企業美國市場發貨份額大約占10%-20%),而歐盟則可能讓我們失去一個大市場。
“占出貨量為10%-20%的市場還可以通過轉移市場進行‘消化’,而一個占出貨量50%-60%的市場一夜之間沒了,根本不可能短時間內找到出路。”
事實上,“光伏行業遭遇寒冬”已是目前業內的主流聲音,如果再來一場風暴,情況更不容樂觀。目前與太陽能概念有關系的國內上市公司超過100家。其中以各公司年報的數據來參考,去年21家公司實現凈利潤約30.5億元,同比下滑逾32%。而今年一季度,整個光伏行業銷售收入同比下滑1/3,凈利潤同比下滑99.74%。
專家分析,“如果歐盟將懲罰性征稅,對中國目前無法實現盈利的各大企業已經不是當頭一棒了,而是致命的打擊。”對于財務狀況并不理想的企業來說,可能就一命嗚呼了。
福能集團董事長劉佳勇也擔心,一旦歐洲如美國一樣也執行類似裁決,中國一大半的企業都將死掉。
實際上,按現在國際平均太陽能發電裝置安裝成本每瓦大概在2.5-3美元來算,中國僅占整個光伏價值鏈的8%-10%,其制造增值約每瓦0.2-0.3美元。“而以技術研發、原材料、設備制造等為優勢的歐盟,對華出口光伏設備及原材料總值達75億美元,在近年的光伏貿易方面,歐盟也基本處于順差狀態。”王亦逾在發布會上表示。
目前,由于中國官方政府和歐盟委員會都還沒有明確表態,被業界認為是敏感期,于是很多企業并不愿意過多談及實際應對措施,寄希望于政府。阿特斯政府關系及業務發展總監、中國首席代表張謙表示,“現在還太敏感,我們還是希望政府出面解決此事。”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危機,國內企業應盡快把市場由國外轉向內地,并提升改進技術才是。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