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業增長乏力 家電業多元化發展求生存
下一個增長點是什么
一片寒意中的家電企業最急需的便是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在主營家電業務慘淡的情況下,多元化已經成為家電企業的共同選擇。
首先,基于白電盈利能力較強,利潤較低的黑電企業對白電業務的并購整合早在上個家電寒冬時,便開始了布局。康佳、長虹等幾大彩電巨頭都已經涉足白電領域。2009財年,長虹便通過掛牌轉讓,成功將空調資產挪到白電資產平臺美菱電器[4.20 -1.18% 股吧 研報]內,開始實施自己的大白電計劃。而2010年-2011年,康佳與創維的白電基地正式落戶安徽滁州與江蘇南京。
而高速增長的小家電也成為眾多家電企業的共同選擇。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四川長虹和海爾電器紛紛通過自建或收購發力小家電業務。據稱格力要將小家電業務由中山遷回大本營珠海的消息,則被視作格力要強化小家電業務的一個信號。
除了在家電內部尋找新的增長點外,家電企業還在嘗試跳出家電領域,向周邊相關領域開拓,甚至金融、房地產、醫療器械等聽起來與家電業務毫不相關的領域,都被寄予極大希望。
TCL除了涉足能源外,還于今年6月宣布與浩然資本合作,成立TCL醫療集團,涉足醫療設備市場。而海爾、康佳、美的等企業,也都涉足房地產、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化似乎也并非一顆萬能藥。
澳柯瑪當年多元化出擊導致的困局至今難解。海爾、海信、康佳、廈華等一大批企業,曾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電腦、手機、數碼攝像機等產品,但逐漸默默無聞于市場。
王金亮說:“中國家電企業必須要面對的是產業升級,調整優化,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是輕易做的成的,都有它的特殊性。家電企業的多元化還是要做相關的產業。”
TCL品牌副總監凌笛則表示,作為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國家電企業目前要做的還是要守好自己的主業。他表示,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那么大的內銷市場。
盡管李東生等家電大佬此前曾表示,對下半年形勢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低增長時代的家電企業能否在年終時交出一張令人滿意的成績單,還有待于自身的產業升級以及對新興市場的開發。
借鑒
要不要模仿日本家電業轉型模式
外部經濟環境長期低迷的日本家電企業,其實很早便開始了自我轉型之路,但最終卻迎來了堪稱家電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虧損。這其中固然有船大難掉頭的原因,但也有日本家電企業的痼疾。索尼新CEO平井一夫在宣布上任時就提到了企業的根本癥結:改革創新。而日前傳出鴻海與夏普的合作因為“速度”而發生摩擦,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觀點。
日本家電企業的節奏已經變了。
平井一夫說:“改革雖痛,但要切實推進,已經沒有猶豫的時間了。”
面對巨虧,日系家電企業開啟了自我轉型之路,全力開辟新興盈利業務,收縮虧損或者附加值低的產品線,而虧損嚴重的彩電業務成為日本家電企業革新的重點。
今年7月,夏普與鴻海合作的面板廠已經去掉了“夏普”二字,以液晶技術而自豪的夏普,正在逐步剝離致其虧損嚴重的液晶面板業務。
索尼則在今年退出與夏普在液晶面板方面的合作,并逐漸放棄重組電視業務,將未來的重點放在數碼影像、智能手機和游戲業務上。
而松下的家電瘦身計劃進行的更早。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松下2011年便將三洋白電部門出售給了海爾集團,逐步將重心轉向太陽能面板、車載電池等綠色科技產業。今年松下宣布與索尼共同研發OLED面板。
盡管日系家電巨頭的轉型之路各有側重,但可以看出日本家電企業的產業道路已經走完了從低端整機組裝制造向高端核心部件制造的轉型,并開始尋找恢復企業盈利的新興增長點。
對于日本企業的集中轉型,帕勒咨詢公司董事羅清啟表示,日本家電企業的轉型均是在原有業務群的基礎上,依據技術趨勢及市場需求方向而定,這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日企正艱難地走在多元化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正陷入家電寒冬中的中國家電企業,似乎也正在朝日系家電巨頭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金融、能源、房地產等領域都能看到家電企業的身影。
專家曾說,日本產業結構“十年一換”的規律在家電行業得到充分體現,這是行業趨勢所逼。
而國內家電企業又是否能夠通過復制日本家電企業“十年一換”的產業升級之路而擺脫目前的困境呢?多家國內家電企業普遍認為,不能一味模仿日本家電巨頭的轉型模式。
王金亮表示,中國家電企業與日本家電企業面對的市場環境不同,日本的家電企業主要是外銷,中國企業的家電則面臨一個巨大的內銷市場。“電子還是國內企業的主業,再過十年、二十年,也不會出現日本那種局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