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不安全” 亟待政策護航
國內最大的信息安全產業園建立
當前國內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安全保障問題日益突出,眾多企業介入信息安全保障領域,但卻缺乏政策支持,行業發展相對滯后。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文件指出,當前我國信息安全工作的戰略統籌和綜合協調不夠,重要信息系統和基礎信息網絡防護能力不強,要加快能力建設,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那么,對于信息安全保障的頂層設計,應該如何研究和推進?未來國家信息安全保障產業又該如何發展?對此,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牛少彰指出,我國推進信息安全保障國家戰略,應該從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推動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最終通過產業化刺激信息安全保障行業釋放活力。
政策護航國內信息安全保障
當前國內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安全保障問題日益突出,逐漸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國務院近日出臺意見指出,要健全安全防護和管理,保障重點領域信息安全;加快能力建設,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此次意見與國務院5月初召開的會議精神一致,5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從研究部署到下發意見,信息安全保障政策短期內迅速落實,毋庸置疑,這與近年我國信息安全保障的工作逐步推進緊密相連。于此也可見,如何打造高質量的基礎信息網絡,加強社會各個層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息安全保障領域仍存差距,問題主要集中在國家戰略缺失、關鍵技術依賴國外、公民信息安全保障意識淡薄等方面。但從國內的政策痕跡來看,信息安全保障的議題正在逐步深入,所涉及的領域也在拓寬和進一步細化。
如今,國務院出臺意見,針對網絡基礎設施、核心技術攻關、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管理等領域,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加快法規制度和標準建設、加強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等四大政策措施。分析人士指出,新出臺的意見內容更為豐富細致,有利于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這是我國信息安全行業發展的契機與機遇。
發展初級階段折射三大隱憂
近年通信領域的新技術層出不窮,促進信息安全產業格局急劇變化,其中蘊藏的市場容量十分誘人。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受益于政府和企業對 IT 安全重視程度的提升,以及移動互聯網安全、云安全、DLP 等新應用的發展,預計2011—2015 年國內 IT 安全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達到 15—20%,而在2011 年國內信息安全產品市場規模約 131 億。
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眾多企業介入信息安全保障領域,顯示出一派繁榮景象。總體來說,國內信息安全企業提供的技術、產品、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但是行業繁榮之下也有隱憂。首先,關鍵技術依賴國外,國內不少企業采用國外服務器、管理系統,可能與國內安全產品不相兼容,阻礙國內安全企業發展。其次,信息安全保障領域的參與者眾多,相關的解決方案良莠不齊,部分企業秉持“技術驅動市場”的理念,熱衷于盲目升級安全產品,卻無法與用戶的實際需求吻合。第三,伴隨技術進步,云安全等安全概念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我國信息安全保障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以上三個現象的存在既有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原因,但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初級階段必然遇到的問題。不過,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人才儲備、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等因素才是安全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
對此,牛少彰建議制定相應的政策,保護從事信息安全的民族產業,因為一旦所有的信息安全產品和技術都依賴于國外,也就沒有安全可言,更談不上保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同時,牛少彰指出,目前信息安全領域的立法相對滯后,相應的標準有的流于形式,而在這方面的管理沒有跟上,對國內安全產品的規模化發展構成嚴峻的挑戰。要搶占信息安全保障領域的話語權,必先加快安全標準的制定。
產業化程度不高待破解
技術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礎,產業化是信息安全保障的活力所在。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政策,加快信息安全產業化步伐,提高自身信息安全保障的能力,信息安全保障產業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信息技術方面,美國無疑是全球的佼佼者,但在安全保障產業方面,歐洲各國以及日本并不唯美國是從,不能不令人深思。
伴隨通信技術的進步,國內信息安全產品的需求料將繼續增加。分析機構指出,信息安全前行于IT總投資,中國信息化中信息安全投資總占比將從5.6%上升到14.5%的國際平均水平。同時,發改委、地方科委等部門近年在諸多信息安全領域加大技術、資金支持,不過在安全技術轉化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戰。
可以說,信息安全保障不僅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利益,更是事關國家的信息安全,因此亟需產業鏈各方的積極參與,共同推動產業發展。業內人士指出,產業化道路是釋放安全企業活力的必然選擇,國家需要打造以市場為導向,以政策為支撐的一整套信息安全產業模式,形成政府重視、企業投入、用戶積極的良性循環機制,國內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才能持續深入開展。
牛少彰對此分析指出,目前國內信息安全的產業化程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技術創新不足,國內的安全產品與國外的優秀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