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做了十八年的民企做不下去了?
日前,網傳一家民企,做了18年,面臨諸多困境,做不下去了,引發熱議。江蘇江陰市一家經營了18年的民資機械設備出口商,在出口受阻、不受控制的成本增加以及融資艱難等諸多壓力面前,已經瀕臨倒閉。
一篇題為《做了十八年的民營企業,今年撐不下去了》的文章在全國多個論壇上大量轉載,引發熱議。
原作者Bloombergable,正是這家企業老板的兒子。他說,企業還在苦苦支撐,如果能勉強實現收支平衡或只是小幅虧損的話,或許能夠撐過今年。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這家于1994年以200萬固定資產創立的小企業,前12年間,每年保持15%的業績增長,2006年營業額曾達到2500萬,毛利潤在30%左右。日漸繁盛的景象,使得Bloombergable的父親考慮在2008年左右能換一條全自動的生產線,整個換代需要耗費1000萬的資金,而他們手中的空余資金只有500萬。
此時,卻恰逢江陰市鼓勵企業遷入工業園區,Bloombergable說,這種半強迫意味的搬遷背后高昂的改建和裝修費用,使得企業最終耗費掉了原本計劃用于更換生產線的500萬資金。“更新生產線的計劃只能無限期擱置。”他說。
2008年經濟危機的爆發,該公司的日本大客戶訂單量急劇下滑,而主要供貨方(浙江微型幾家企業)紛紛倒閉,預付款瞬間化為泡沫。
2010年,該公司的賬面出現虧損,Bloombergable說,這是開廠16年來的第一次。2010年底的時候,一線工人幾個核心崗位工資已經漲到5000元了,“父親一年忙到頭,過年的時候對我苦笑了一下說‘今年白干了,一分錢沒剩下’。”
2011年,困局仍未化解,工廠不得不裁員,原先150人的工廠大幅裁員至不足40人。Bloombergable說,工廠實際上已經不具備消化訂單的能力,不得不將訂單分包給別的工廠,從一家生產企業變成“倒爺”,只負責檢驗把關。“大客戶來視察時,我們招呼親戚朋友來幫忙,全部站到生產線上去裝樣子。”
“父親已經不再考慮更新生產線的問題,而是企業倒閉后,如何安置那些跟隨了他十幾年的骨干員工。”Bloombergable無限唏噓。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艱難起步到瀕臨破產,這樣經歷的企業在江陰并非僅有這一家。江陰的民營企業頗具代表性,江陰連續9年位中國百強縣第一,擁有31家上市公司。
Bloombergable說,鎮里的企業家每年都有聚會,2006年時參會的企業家大約有200人,而今年,這個數字不足70人。“年度的聚會最終也變成了訴苦大會。”他說,梳理下來,這些中小企業家們反饋的問題主要是三點:
其一,融資仍然極困難。營業額在5000萬以下的企業幾乎拿不到銀行貸款,但這部分企業卻承擔著長三角90%人口的就業。而民間借貸高達40%的年利率已經遠遠超過了企業的利潤率。
其二,瘋狂上漲的成本。“勞動力價格前兩年的漲幅每年逼近30%,加上通脹,超預期的成本變化最終迫使企業不得不調整原有的生產規劃和布局。”Bloombergable說。
其三,房地產市場的瘋狂打壓了企業家們做實業的動力。Bloombergable的父親后悔沒在2006年賺錢的時候多購買幾套房,而是將資金繼續投入實業。而另一位企業家,每年通過炒房,就獲利豐厚,后來干脆直接關閉工廠,以炒房為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