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光伏困局
國內光伏產業無序擴張造成產品的價格快速下降,目前,深陷困局。“光伏產業如果再按傳統模式發展就是死路一條!”近日,在中國太陽谷,皇明發布新能源白皮書,其董事長黃鳴認為,光伏產業轉型唯一出路就是扭轉商業模式,變政府補貼為真正的市場驅動。
價格低得不好意思
“中國人為光伏賠大了,原來十幾元一瓦,一直在跌,跌到四元我說不能再跌了。但最近我簽一個光伏采購單子,一瓦才三塊一毛錢左右,價格低的我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黃鳴說。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全球光伏需求預計將超過30 吉瓦。黃鳴認為,中國幾家光伏組件企業的產能就達到了30吉瓦,行業無序擴張造成價格下跌。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是典型的“三頭在外”產業:一是光伏電池的生產設備主要從國外進口;二是多晶體硅材料主要從國外進口;三是生產的光伏電池產品主要出口國外。“多年來,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國內高能耗,產品出口到國外為老外節能,這種發展模式已到了該反思和檢討的時候了。”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
身為國際太陽能學會副主席的黃鳴介紹,必須把重點放在光伏應用終端上來,通過培育自身市場來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黃鳴告訴記者,2012上半年,皇明進入光伏領域,切入點是光伏終端產品的開發應用。一個原因是光伏電池價格的下跌為光伏終端應用產品推廣提供了良好的時機;第二個原因在于國內大規模的產能形成,這為光伏應用終端的商業化提供了制造基礎。
光伏應用元年啟動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光伏電池產品價格的快速下降帶來了兩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光伏產業各利潤環節被不斷擠壓,企業生存遇到困境;另一方面光伏終端應用得益不少。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指出,在未來的幾年時間,由于光伏產品成本和發電價格的不斷下降,這將會促進應用市場的打開,推動產業實現飛躍式成長。發展光伏應用終端是未來的趨勢。他認為:“2012年可以說是光伏應用的元年。”
黃鳴介紹,皇鳴公司計劃建立5萬家氣候商城,推出了個人級、家庭級、社區級、國家級的節能應用產品。在太陽谷微排大廈的全球首家連鎖“氣候改善商城”,記者看到了太陽能充電器、太陽手電簡、太陽能衣帽等諸多個人級氣候改善產品。
黃鳴坦言,這次戰略轉型是對行業突圍的一次探索。“我們嘗試把一個工業品的商業模式轉變為消費品消費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銷售渠道的轉型,以前皇明的技術、研發和生產通過經銷商等中間環節與市場連接,銷售渠道一直較為薄弱,而現在將進行一個全新渠道的創新,對產品的解決方案是一個很大的拉動。”
不過,曹和平教授也提醒,目前太陽能電池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成本與火電或水電相比,仍不占優勢,市場培育尚需時間,產業化之路艱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