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多數煤企危在旦夕
今年以來,國內煤炭市場持續不景氣,山西作為煤炭大省,各煤企的虧損狀況或已超過公開描述。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山西主要煤種,包括電煤、焦煤和化工煤等,均已連續10周價格下跌。最近的一份工業經濟統計稱,2~5月份,煤炭企業還只是利潤下降,而7月中旬在大同、晉中等地見到,坑口煤價已跌破成本線,部分煤炭企業進入虧損狀態。
山西省統計局7月4日發布的數據稱,今年1月至5月,煤炭工業實現利潤400.8億元,“煤炭行業盈利并不樂觀”,2月至5月,全省煤炭行業利潤增速分別為18.8%、13.6%、7.9%、3.2%,利潤仍在增長,僅是增幅在下降。不過事實上目前狀況已經更糟,尤其是國有煤礦企業。
煤炭大量積壓
限產措施雖然近期不停有人提出,但至少從7月初山西省政府發布的《關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若干意見》中還看不出實施決心。
同煤集團地煤公司的焦煤礦(“焦煤礦”為礦名)位于朔州市懷仁縣。該礦所產6號煤,綜合成本價為280元每噸,高峰時坑口煤價上到過560~600元,凈利潤超過100%。而截至7月中旬,該煤種價格已跌到230元,跌破了成本價。
晉中市壽陽縣某煤礦主力煤種坑口價,今年2月為600元,4月份為400元,6月中旬后再降為290元,也已經降至成本價。
盡管每產銷一噸煤都在賠錢,煤礦都在堅持生產。以同煤集團的焦煤礦為例,目前雖然每賣出一噸煤賠50元,但230元銷售款中,可以消化企業的一大部分人員工資、稅費及煤礦維護費用。如果不賣,那就是每出一噸煤凈賠280元。
限產措施雖然近期不停有人提出,但至少從7月初山西省政府發布的《關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若干意見》中還看不出實施決心。在這份應對經濟滑坡的總綱中,山西政府要求煤炭企業“穩定生產,促進銷售”。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后,一個礦一般都有上千礦工,限產停工的影響可想而知。
但這種“維穩”型經濟對策從目前看也遭遇挑戰——銷售并不是很容易就能促進。煤炭港口存煤逼進上限,電廠儲煤均在上限,到港、到站煤炭無法卸車的消息在近兩個月不斷見諸報端。同煤地煤公司為促進銷售,已經開始有“先拉走煤,然后再談價格”的不得已之舉——如果賒銷盛行,債務風險不可避免。30多年前,山西曾因類似舉措形成十幾年清理不了的煤炭“三角債”。
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旗下有的礦正在四處租用民間的儲煤場。大礦儲煤場動輒存煤十七八萬噸——煤炭積壓量由此可以想見。堅持不限產,情形會惡化。
煤炭出坑后最長堆放期為兩個月,超過此期限,煤炭各項指標將發生變化,暴露、氧化、熱值降低是最常見的結果。
這還不是唯一損失。進入雨季后,雨水浸入煤堆,煤炭內部氧氣增加,煤堆自燃、焦化將帶來更大危險。
大國企雪上加霜
本輪經濟衰退和煤價下滑,勢必對整合煤礦的技改進度產生重大影響。
煤炭資源整合后的“大國企”能否抗過這一波煤炭寒冬亦不樂觀,山西“五大”或“七大”重點國有煤企的實力被嚴重高估。
今年3月份,山西省國資委和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都在媒體公開表示,山西同煤、陽煤、潞安、焦煤、晉煤五大國有煤企“跨進了銷售收入千億元俱樂部”,資產和營收均超過千億元。而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這些煤企均成立了貿易公司,通過貿易公司和總公司之間的轉手交易,每一筆貿易被記為兩筆,從而虛增了營業收入。有一宗從某“國有重點煤企”售往首鋼的煤產品,中間竟倒手5次。
這意味著,國有重點煤企的真實營業收入,其實際體量和抗風險能力可能并不像公開宣稱的那么大。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五大”加山西煤運、山西煤炭進出口,合稱“七大”)亦在2011年末稱其成為“雙千億”企業,而實際情況是,煤運的主要收入來自向省內煤炭企業收取“經銷差價”和“服管費”。煤運整合的163個煤礦,整合也已經3年,只有20幾個礦實現了正常生產。
本輪經濟衰退和煤價下滑,勢必對整合煤礦的技改進度產生重大影響。如山西煤運在晉中、大同整合的許多煤礦,已經通過“向福建人外包”或尋找投資人再次轉手出讓的方式化解其資金壓力。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民營性質的煤炭企業狀況普遍好過國企,主要原因是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一位在資源整合中早已出局的原“煤老板”——浙江人白某,說了他的觀察:同一部皮帶,民營礦采購是一個價格,國有煤礦通過“招標采購”,付出的價格仍然比前者高出一倍。浪費和腐敗不言而喻。白老板的結論是:國企和民企的差別在這一波經濟衰退中的差異將像20年前的“國企改革”時代一樣再次暴露出來,“本質和20年前沒有區別。”
煤價走低,利潤微薄,山西煤企生死存亡很大程度上就系于經濟環境。山西各項規費和“黑錢”歷年來一直占到山西煤價構成的30%~40%,而且山西省將煤礦分為若干“等級”來實施差別管理,民營的、非“國有重點”的、年產量較小的、沒有各種資格證和入門證的煤企,承擔著最重的雜費;國有的、“重點”的,獲得最多的政策資源。2009年煤炭資源整合后,被整合礦仍不能得到和原國有礦同等待遇,尤其在運銷方面。大量民營煤礦被國企擠壓生存空間,已將近破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