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車市拉鋸戰:一面限購一面扶持為哪般?
車市遭遇限購令
2012年車市錯綜復雜的政策拉鋸戰讓業界人士一頭霧水。今年上半年產銷數據顯示,我國汽車行業增幅放緩,自主品牌生存壓力加劇。一方面,上半年國家已經陸續出臺節能補貼、以舊換新、小排量等扶持政策,希望拉動車市增長;另一方面,廣州開始的限購政策及很可能產生的示范效應,又給車市潑了一盆涼水。
政策博弈下,進入低速增長期的國內汽車市場,亟須在政策扶持與行業健康發展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低速增長期遭遇“限購令”
正在進行的第九屆長春汽車博覽會上,價格戰成為各大車企吸引消費者的主要手段,部分自主品牌的降價幅度更是驚人。吉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表示,告別前幾年爆發式高速增長,我國汽車行業正在進入低速增長期,其中自主品牌生存壓力加劇。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統計數據。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總體呈小幅增長態勢,汽車產銷952.92萬輛和959.8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和2.9%。其中,最令人關注的自主品牌市場表現不佳。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315.11萬輛,同比下降0.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4%,占有率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
就在整個汽車行業不景氣時,廣州市政府6月30日出臺限購令。根據這份《關于廣州市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的通告》,廣州市規定從7月1日起,實行一年12萬輛、每月1萬輛的中小客車新增汽車總量控制。限購令出臺當晚,引起廣州全市搶購汽車潮。
采訪中很多人對廣州限購帶來的沖擊表示擔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表示,在市場總體低迷的時候,廣州出臺限購政策無疑給車市潑了一盆涼水。廣州限購出臺還可能引來其他城市效仿,這對困境中的自主品牌發展更加不利。
多項扶持政策出臺“救市”
7月9日,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在這份《規劃》中提出,將研究實行新能源汽車停車費減免、充電費優惠等扶持政策。
幾年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發展熱潮,各地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但直到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不景氣。《規劃》選擇這個時間節點出臺,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的意圖非常明顯。
對于當前商務車市場下滑,參加第九屆長春汽博會的一些廠家負責人表示,希望政府能夠繼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刺激當前不景氣的汽車市場。一汽吉林汽車銷售公司經理王金偉表示,優惠政策對自主品牌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有利于自主品牌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政策拉鋸中尋找發展平衡點
有專家表示,這種“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政策拉鋸,恰恰是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經歷高速增長后面臨的尷尬處境。面對中國車市很可能會進入的低速增長時期,我們亟須在政策扶持與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可以肯定的是,車市增速放緩與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有關。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最近三年來首次低于8%,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6月份僅為50.2%,汽車制造業行業生產指數位于臨界點以下,生產量與上月相比均有所下滑。
從以前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看,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一些人呼吁刺激政策的同時,也有人表示,扶持政策不宜過多,尤其是刺激性消費政策的作用,僅能一時拉動銷量增長,從長遠看不利于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對于廣州限購,更多人會擔心可能引發的示范效應。董揚表示,限購政策的出臺對于緩解交通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絕不是解決之道,也不利于汽車工業特別是自主品牌發展。汽車工業發展必須與城市規劃、交通建設及管理、環境保護等問題通盤考慮,否則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做到協調發展。在發展與環境保護兩相沖突的抉擇中,如何找到限購與扶持的平衡點,已成為行業當前的首要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