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快遞巨頭加快在華布局 大戰一觸即發
三個國際快遞巨頭多年前就已進入中國,目前,外資快遞在華競爭的程度再度升級,大戰一觸即發。DHL北亞運轉中心在7月12日于上海啟用,當天上海機場集團總裁李德潤透露,最早在今年8月,聯邦快遞有望與上海浦東機場簽約新建“洲際級”轉運樞紐,加上UPS早幾年在浦東機場建成的國際轉運中心,國際三大快遞巨頭又將齊聚上海了。
除了運轉中心的規模之爭,國內快遞牌照亦是火星十足。
針對聯邦快遞和UPS正在申請的中國國內快遞經營許可,DHL首席執行官安澎表示不擔心會形成威脅。他認為,兩個競爭對手不可能拿到全國性的牌照,只能在部分區域經營。
安澎的論斷,似乎與國家郵政局不謀而合。7月12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否認已向聯邦快遞和UPS發放國內牌照。
市場之爭
一旦聯邦快遞與上海機場的協議敲定,三個國際快遞巨頭無疑將在華競爭的程度升級,從布局戰爭升至新一輪的貼身肉搏。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此前,UPS、聯邦快遞和DHL的亞太樞紐各自選點,并未直接沖突。如聯邦快遞的亞太運轉中心放在廣州,UPS的亞太運轉中心選在深圳,DHL亞太運轉中心基本上定焦于香港。
但是,隨著DHL北亞運轉中心的啟動,DHL也一改低調的姿態,高調公開了在華一系列動作。
安澎透露,除了位于浦東機場的DHL北亞樞紐正式啟用外,DHL供應鏈即將啟用位于香港的大型物流樞紐,DHL全球貨運物流在亞太地區的一家新運營樞紐也即將開業。此外,12月底,DHL還會進一步完善其上海的空運保稅設施。
這是DHL進入中國20多年以來,頭一次如此密集與高調的入場計劃。DHL快遞首席執行官林經綸還宣布了后續擴張計劃,表示DHL將在未來2年內投資1.32億美元,用于部署8架DHL專用飛機,執飛業務需求強勁的上海往返北亞、歐洲和美國的航線。
除此以外,DHL計劃進一步增加北亞樞紐同中國內地其他城市及臺灣之間的運力。事實上,DHL在中國市場上早就是隱形的巨頭,安澎透露目前DHL在華營收達42億歐元,相當于328億元人民幣,其在華業務量也是UPS、聯邦快遞和TNT三家的總和。
因此,當DHL宣布新的運轉中心啟用,則意味著這個規模龐大的運轉中心需要更大的貨運量支撐,對中國市場的搶食將更趨白熱化。
聯邦快遞則宣布近日分別在上海和廣州投入使用一架波音777貨機服務于中國市場。兩條航線均為每周5個航班,從周二到周六,由廣州和上海直飛聯邦快遞位于德國科隆的轉運中心。
而在6月,聯邦快遞剛完成擴建其位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口岸操作中心,從而進一步提升國際貨物處理能力。該操作中心總占地面積達17375平方米米比原有面積擴大近50%,每小時貨物分揀能力最高可達9000件,較以往效率提高50%。
牌照謎題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華東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磊認為,三大巨頭加碼中國投資、在華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后,打通國內市場,使之與國際市場連接,是他們的真實目的。也正因如此,獲取國內快遞牌照是其打通國內市場的必經路徑。
相比較DHL通過與中外運集團的合資公司來獲得國內快遞市場的經營權不同,聯邦快遞和UPS都準備以獨資身份運營中國市場。5月25日,國家郵政局公示了兩家公司在申請獲得國內快遞經營許可。按照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達瓦的說法,國內牌照遲早會給UPS和聯邦快遞,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對此也予以默許。
對于這一消息,安澎似乎并不太擔心,他認為DHL在中國市場上足夠強大,做業務所需要的條件也完全具備,比其他兩個對手更充足。但目前中國國內快遞市場的情況并不適合介入,國際業務反倒能夠給予更高利潤,并為其客戶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業內人士證實,三大巨頭雖在中國經營多年,利潤狀況卻并不樂觀,預計最糟糕的每年約虧損過億元,可謂虧本搶市場。DHL之所以篤定,安澎認為聯邦快遞和UPS即使獲得國內快遞牌照,也只可能在部分區域經營,不會獲得全國性經營權。
達瓦透露,聯邦快遞和UPS的牌照延遲獲批,與兩家公司試圖擴大經營范圍有關,聯邦快遞和UPS原本只是準備于北京、上海、深圳等8個城市和5個城市開展國內快遞業務,但隨后兩家公司均改變了注意。
前瞻網記者從業內人士獲悉,幾大國際快遞巨頭這幾年一直在接洽多家大型民營快遞公司,了解各公司的運作情況,雖然未談及收購價格,但似乎已有意在合適的時機予以收購。國內一家大型民營快遞公司高管表示,業內同行認為某家被收購是遲早的事情,一旦聯邦快遞和UPS拿到國內快遞牌照,就會很快著手收購四通一達中的某一家,其國內網絡就可以立即鋪開,形成國內網絡與國際網絡的連接,屆時,EMS和順豐等均無力抗衡。馬軍對此則表示不同意,這幾家快遞公司,資金實力都相當雄厚,不是說收購就能收購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