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困局幾時休?
今年上半年,國內煤價持續下跌,這令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的火電企業壓力大減。但是,隨之而來的發電量減少使其陷入另一個困境。
連日來,電力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上半年“慘淡”的經營業績。華能國際公告顯示,上半年國內電廠發電量同比減少1.46%。云、贛、大連、渝、晉等地電廠甚至出現兩位數以上降幅。
國電電力公告顯示,其所屬全資及控股發電企業上半年發電小幅增長3.25%。其中,浙江北侖第一電廠同比下降21.43%。
大唐集團官網信息顯示,受全國經濟下滑,全社會用電量增幅趨于回落等因素影響,其發電量自4月份以來連續三個月負增長,上半年發電量增長由正轉負。
一位電力專家解釋,“受南方水電出力增加、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火電發電量出現負增長。特別是在水電集中的地區,火電發電小時數大幅減少。”
在不景氣的宏觀經濟下,鋼鐵、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用電需求大幅降低。許多火電企業不得不關停部分發電機組,減少發電量。此種情形,與2008年金融危機極其相似。
火電廠一面為煤價下跌歡慶,一面為發電量負增長惆悵。同期,在建火電站工期滯后,且新增投資規模減少。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已核準火電項目三分之一建設進度滯后;已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火電項目中,55%項目前期工作時間已超過20個月,遲遲不能具備核準條件。
有業內專家擔憂,如果這一局面不能及時扭轉,將影響電力工業長期穩定發展,影響未來幾年電力供應。
以下客觀事實,足以加劇上述擔憂。國內火電投資已經連續6年下降,2011年火電投資跌幅高達26%。
投資銳減的另一緣由是虧損。國家電監會報告顯示,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電力業務虧損151.17億元,同比負增長348.32%。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2008年開始到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板塊連虧4年,累計虧損達921億元。資產負債率卻早已超過國資委限制的85%高限,成為重點監控對象。
在此經濟形勢下,外資、民資從電力行業撤退,國有電力企業著手經營煤礦企業、新能源產業。
截至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控制煤炭儲量1091億噸,煤炭板塊已成為第一大盈利來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